第A4版:国内国际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18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巾帼英雄向警予——

“为我女界啊,大放光明!”

  新华社长沙6月17日电

  新华社记者 明星

  

  6月16日清晨,湖南溆浦县警予学校,旭日映照下的国旗高高飘扬,书声琅琅荡漾在校园深处,“自知心、公共心”的校训镌刻在这所百年名校的教学楼上,格外醒目。

  时光倒转回一百年前的1916年6月,刚刚从长沙周南女校毕业的向警予,梳着当时流行的齐耳短发,背上行囊,回到家乡溆浦县文昌阁,接替其兄担任县立女校校长,“虽属接办,无异创新”。

  抱着“教育救国”的目的,向警予当即定下校训,实行男女合校,聘请男教师,使用全新教材,引入田径、球类、体操等科目,举办运动会……自此,学校面貌焕然一新。1917年,向警予五哥向仙良从日本京都学医回国,她还请其为女校学生义务体检。

  尽管只担任了两年校长,但在向警予33年的人生中,这段时间弥足珍贵。为了纪念她,溆浦女校在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警予学校。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出生于溆浦县城关西街一个富商家庭。记者日前走访了溆水河畔的向警予故居,这个经历了百余年风霜的四合院,依然保存完好。故居连同周边的生平事迹陈列室、小广场,已经开辟为向警予同志纪念馆。馆内绿树环抱,典雅肃穆,同时立着一座向警予铜像,每天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向警予同志纪念馆馆长刘蓉华介绍,向警予堪称女中豪杰。少年时期她就痛感“国家陵夷,学绝道长”,立志为拯救国家和民族“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1912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转入周南女校,并将名字改为向警予,表示对封建反动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

  五四运动爆发后,向警予加入了毛泽东、蔡和森创建的新民学会;1919年底,又与多名湖南学子一道赴法国勤工俭学,积极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20年,向警予与蔡和森因共同的信仰,在法国蒙达尼举行了婚礼。记者在纪念馆看到,其结婚照为二人并肩同读一本《资本论》,神态甜蜜而安详。

  1922年回国后,向警予正式办理了入党手续,先后出席了党的“二大”至“五大”,当选为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中央委员,并连续担任中央妇女部部长。1925年5月增补为中央局委员。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作家斯诺追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时指出,向警予是“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周恩来曾指出,她是党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

  1927年,向警予在白色恐怖下的武汉坚持地下斗争,主编党的地下机关刊物《大江报》。1928年3月,因叛徒告密,她在汉口法租界被捕,不久被“引渡”至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军法处严刑逼供。1928年5月1日,时值全世界无产者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33岁的向警予却在这一天走向刑场。她一路高呼革命口号,令国民党反动派心惊胆寒,宪兵慌忙在她的嘴里塞上石头,又用皮带缚住她的双颊,想阻断她的喊声,最后残忍将其杀害。

  蔡和森闻讯后写下《向警予同志传》表达浓浓怀念。他在文中写道:“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溆浦县乡亲们一直都怀念着这位走出去的女杰。警予学校每周升旗仪式之后,全体师生都会聚在国旗下,高声歌唱向警予创作的校歌———

  “愿我同学做好准备,为我女界啊,大放光明!”

  这歌声,飘荡在溆水畔,令家乡的莘莘学子砥砺前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