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政治纵深·人民政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江南绿水到处可见

———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开展民主监督献计“五水共治”

本报记者 吴向正     本版制图 丁安   

  “五水共治”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自2014年年初以来,我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根据省、市政协的统一部署,围绕本地“五水共治”的重点、难点问题,扎扎实实开展“五水共治”民主监督,为全市“五水共治”工作建言献策,作出了重要贡献。日前,市政协召开全市政协“助推完善和落实‘五水共治’长效机制”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工作推进会。政协民主监督的深化,相信一定能为助推我市科学治水、长效治水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者按

 

  巡察大小江河 掌握真实水情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如今,江南那“如蓝绿水”似乎显得有点“奢侈”。为了江南绿水不再“奢侈”,能够到处可见,近年来浙江上下全力以赴开展“五水共治”。

  政协开展“五水共治”民主监督的“发令枪”是在2014年2月27日打响的。那一天,省政协召开“三级政协联动、万名委员同行,助推‘五水共治’”民主监督电视电话会议,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立即行动起来,积极投身“五水共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民主监督。

  摸清水情、找准问题,是治水第一步。委员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巡察江河、走村入户,掌握真实水情、倾听一线民意。

  在鄞州古林镇,政协委员在巡察过程中,看到5公里长的跃进河两岸“密布”着67家废品回收站,岸边垃圾成堆,河道飘满杂物,地笼渔具连片,污染现场触目惊心……鄞州平原河网密布,城乡污水处理率、截污纳管率偏低,这些黑河、臭河、垃圾河成为政协委员们紧盯的治水“硬骨头”。

  “治河先得查河,只有把所有的底子都查清了,才能对症下药开方子。”鄞州区政协委员乘着水泥船,多次开展“查河”行动。斑驳的河坎、死角处的垃圾、河岸旁的杂物、密布的网箱、河畔田地里的养殖场、毗邻河道的工业厂区……一个个沿着后塘河而生的“疮疤”展现在一行人面前。

  随后,政协委员对后塘河的治理开出方子:先治标———在最短时间内清理垃圾,对农业污染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工业污染要加强偷漏排的监督执法;再治本———要彻底解决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排放问题,对后塘河进行全面清淤,强化后塘河的自流能力和自净能力,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紧接着后塘河流经的各个乡镇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抢救”行动:沉船打捞、桩基清理和垃圾清运、疏浚清淤;整治河道养殖业,回收承包出去的河道、排查清除沿河工业污染源……后塘河也渐渐恢复了“水清鱼乐岸绿人欢”的动人风姿。

  “助推‘五水共治’、建设美丽宁波,人民政协责无旁贷,政协委员义不容辞。”两年多来,市政协把开展“五水共治”民主监督活动作为政协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程,制定民主监督实施方案,成立市政协领导挂帅的“五水共治”民主监督组织协调小组。市政协通过主席会议成员集体视察、召开主席议政会等方式开展“五水共治”民主监督;成立城市治污、防洪排涝、保供水及农村治污、节约用水、治水重点项目、治水提案办理等8个民主监督小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界别和政协专委会的广大委员参加民主监督小组,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掌握实际情况,就一些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民主监督。

  2014年,市政协保供水及农村治污民主监督小组深入宁海、象山农村地区,实地察看生活污水治理情况,针对农户参与意识不强、入口管网水量较小、建设维护经费紧张等问题,分别提出对策建议。市政协治水提案办理民主监督小组在组织委员实地开展“五水共治”民主监督的同时,针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26件治水提案办理工作,举行提案集中办理面商会,加大提案督办力度。

  2015年,围绕构建“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开展民主监督,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共建立工作联系点179个,建立监督调研组124个,组织小分队193个,有2000多名省、市、县政协委员参加了民主监督活动;共实地查看村(社区)958个、企业934家、河(江、溪)3000多公里,发现并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馈问题1018个,被采纳的意见建议有693条。

  在今年3月开展的“‘五水共治’民主监督‘万千行’”(全省万名委员、千个调研监督小组)集中活动中,我市两级政协共组成160个调研监督组,在市、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领下,1900多名省、市、县政协委员参加调研监督组,分赴全市各地的江河、镇村、污水处理厂,以及“两路两侧”“四边三化”问题点位调研视察、明察暗访,寻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至今,委员们已走访村庄470个、河流420多条,发现问题420多个,提出意见建议550余条。

  聚焦重点难点 贡献治水良方

  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着重围绕我市“五水共治”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

  如何切实提高污水管网建设管理水平是各地治水工作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镇海区政协委员不畏艰难,啃起了这个“硬骨头”。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镇海区水环境的负荷越来越大,为了扭转这个局面,近年来全区上下积极响应省委“五水共治”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治水行动,黑河、臭河、垃圾河治理成效初显。但是投入的精力财力与收到的成效不成比例。为什么付出这么大代价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花了这么大力气还不能得到群众理解?政协委员认为,问题的症结是污水管网建设管理水平不高。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委员们认为,镇海区污水管网建设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规划不科学,设计不到位;建设质量差,工程问题多;管理不到位,养护没跟上等。为此,委员们理出了提升污水管网建设管理水平的建议:提高思想认识,夯实治污基础;加强规划编制,提高建设水平;理顺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受到镇海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被充分吸纳到了具体工作中。

  宁海县颜公河主流长17.5公里,控制流域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是宁海文明的发源地,从明万历年间开始就是宁海主要的水道。但位于老城区的颜公河主干段,由于以前设计中未能进行雨污分流,致使污水经常排不出去,河道两岸臭气难闻。多年来,宁海县政协锁定颜公河整治建言献策,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有关部门对颜公河干流进行整治,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河道依然“脏”,河水仍然“臭”。宁海县政协坚持不懈地关注颜公河整治问题,通过提案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2014年,县政协召开“五水共治”专题协商会,将颜公河整治作为协商会的重点课题,面对面地为县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出谋划策。宁海县政协的持续关注,有效推动了颜公河的综合治理。2014年,作为十大民生实事工程项目的颜公河暗渠整治工程启动;2015年,颜公河中游段生态化治理工程基本完成。

  “颜公河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不能止步”,2016年,宁海县政协根据省、市政协开展“五水共治”民主监督的统一部署,对颜公河整治进行“回头看”专项督查,找出颜公河治理后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相关意见以意见建议的形式报送县政府,为下阶段颜公河的整治提升提供参考。

  委员们还着重围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污染源控制、确保科学高效治水等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广大政协委员们不仅在“五水共治”民主监督活动中担当主角,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五水共治”工作。宁海县政协委员柴银荣在为当地“五水共治”积极捐款捐物的同时,还发动员工参与“包河”,主动出钱出力负责天河村河道的日常维护工作。奉化市政协100余名政协委员来到甬新河开展义务保洁劳动,清理白色垃圾,较好地改善了河道两岸环境。

  着眼长远发展 助建长效机制

  2015年,我市市、县两级政协组织根据省政协统一部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建设”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委员们纷纷着眼长远发展,围绕如何构建“五水共治”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调研,提出真知灼见。

  去年9月16日,市政协举行“五水共治”民主监督论坛,市政协4个民主监督小组和部分县(市)区级政协委员着重围绕如何构建“五水共治”长效机制,提出了一系列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和民盟、农业和农村等界别派员组成市政协“五水共治”第一民主监督小组,围绕跨行政区域河道的共治共管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建立跨区域河道共治共管机制的意见建议:建立区域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开展交界区域水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建立交界区域水环境联治联席工作机制等具体措施。

  市政协社法和民宗委及农工党、社福与社保等界别委员组成市政协“五水共治”第二民主监督小组开展调研,认为要运用法治方式构建“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依法治水,力推治水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议加强地方涉水立法建设,为“五水共治”提供制度保障;严格执法、强化监督,从源头上预防水污染发生;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提高社会公众的水法律法规意识。

  由市政协经科委与委员工作委及工商联、经济、科技(二)等界别政协委员组成的市政协“五水共治”第三民主监督小组,建议构建“五水共治”投融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推广PPP模式,进一步创新融资模式。

  市政协人资环和城建委联合民建、致公党和科技(一)界别委员组成了市政协第四民主监督小组,就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体系建设,开展调研和民主监督活动,提出了高度重视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体系建设的建议:加快编制中心城区排污规划,抓紧开展地下管道普查,加快污水管道建设和改造,加快污水处理厂的扩容和提升工作,加快截污纳管和雨污合流改造工作。

  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受到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充分吸纳。

  深化民主监督 还我“如蓝绿水”

  今年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进一步深化“五水共治”民主监督工作。

  今年3月下旬以来,我市市县两级政协围绕“助推完善和落实‘五水共治’长效机制”这一主题,深入开展民主监督,尤其是按照省政协的统一部署,扎实组织好“万千行”集中活动,结合各地治水实际,采用多种方式明察暗访、深入调研,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有创新、有亮点,取得了新的成效,呈现出参与广、配合紧、作风实、效果好的特点。

  注重搞好配合、做好联动,着力营造同心同向、协力互动局面,合力推进“五水共治”。市县政协主动邀请涉水相关党政部门领导参与民主监督,做到水情一起看、问题一起找、措施一起谋,有力助推相关问题的整改。为了实施杭深线鄞县大道特大桥58—59号桥墩下乱堆干柴问题的整改,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关干部休息日加班,突击整治,受到省政协委员的好评。加强与市、县治水办密切联系,在及时收集治水监督实情、梳理汇总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及时向市、县治水办通报反馈相关情况,促进建议吸纳、问题整改落实。宁海、象山、北仑等7个县(市)区政协还分别物色、落实一个镇(乡、街道)与市政协联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专题调研,全面摸清了104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为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下阶段,市政协将着眼完善和落实治水长效机制,突出治污水这一重点和难点,围绕“一消除”“两提升”“三覆盖”(全面消除黑臭河尤其是清污泥,提升水质、水景,镇级以上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跨区域流域治水全覆盖)的落实情况深化民主监督。将更多关注截污纳管和污水(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及运维情况;关注跨区域河道治理、“河长制”落实及河道保洁机制的实施情况;关注防洪排涝问题;关注开发区(集聚区)的“五水共治”工作。

  相信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总会有那么一天,江南绿水不再“奢侈”,“如蓝绿水”必将重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