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文明看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2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开阳光下

———我市以问题为导向推动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纪实

  江东区镇安小学童蒙养正活动。
  奉化市莼湖镇尔仪小学开展寻找雷锋足迹活动。
  泗门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舞蹈社团在参加比赛。
  北仑区小港街道高河塘文化礼堂请老师给社区“小候鸟”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余姚市泗门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在组织儿童画社团活动。
  海曙区段塘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

  本报记者 杨静雅

    江东区镇安小学荣获2015年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镇海区精英小学的桂子健入围2016年全国百名美德少年展示候选人……近年来,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捷报频传,这和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委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密不可分。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以问题为导向,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着力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完善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和“春泥计划”建设体系,为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只看重分数怎么办———

    突出德育品牌形成“135”宁波模式

    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只要学习好,为人处事能力差一些没关系。在一些老师看来,学生只要学习好,偶尔歧视或欺负一下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久而久之,分数可以“一俊遮百丑”。

  针对这种情况,我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部门协同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将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改革、不断创新,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市政协把德育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进行督查,去年7月召开了政协委员协商交流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会议, 190余名政协委员听取了工作汇报并进行现场质询。

  市委宣传部与市教育工委建立了工作和会议制度,加强工作交流沟通。每到年底,两部门联合开展德育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地调研和督查。市委宣传部制定了《宁波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管理,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使青少年免受不良文化影响。

  去年上半年,市教育局与市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召开全市德育工作会议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会,制发了《宁波市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工作。

  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和市关工委等单位,也主动围绕核心价值观教育创设活动载体,丰富教育内容,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动育人工作的良好局面。

  我市创新载体,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宁波模式,目前基本形成了中小学德育“135”框架模式。“1”即坚持一个目标———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3”即强化三个联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三个课堂的联动;学校、社会、家庭三个场域的联动;学生、家长、教师三个主体的联动。“5”即做好五个融入———把中小学德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制度建设、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实践育人体系、融入校园文化、融入新媒体阵地建设。

  我市着力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班主任队伍提升计划,2015年全面启动了市名班主任评选,使名班主任成为与名师、名校长并行的职业荣誉序列。构建“新秀———骨干———名班主任”三级班主任专业成长平台,启动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发挥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各地(校)积极探索试行班主任职级制、学生成长导师制,建立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长期以来,班主任就是“全能型”选手,学习、生活、思想品德方面的大小事情一把抓,忙得焦头烂额,还留下十分强硬的刻板印象。从去年9月开始,鄞州区的小学班级开始组建德育导师团队,原先的班主任当首席导师,还有其他两名任课老师任导师,一个班的孩子被分成了三个德育小班,师生还进行双向互选。当然,孩子们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碰到问题找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来解决。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市因地制宜,实施“一地一品、一校一策”的德育工程建设,要求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积极创新,走出适合自己的德育工作新路子。象山县探索出“四育并举,以文化人”的德育模式;海曙区以“海之梦”社会实践平台为依托,打造“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涯体验联动模式;慈溪市杭州湾职校探索德育生活化“三联”育人的工作机制;江东区镇安小学开展“童蒙养正,国学毓德”的传统文化教育等,这些工作方法新、举措实,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欢迎和好评,已经成为育人的品牌和立校之本。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中小学生成长具有陶冶和浸润作用,我市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2015年全市投入7000余万元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市本级投入1500余万元开展“美丽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让学校的每一块LED,每一面墙壁,每一条走廊都灵动起来,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   

  

  家庭教育缺位怎么办———

    形成家庭教育“三结合”体系

  人是社会人,人生观的形成和学校、家庭、社会都有关系,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但社会上常有这么一种偏见:学生在学校表现不好,是学校老师没管好,是学校校风不好。

  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我市家庭教育以服务基层、服务家长、服务儿童为目标,夯实基础、创新载体、优化服务,积极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

  我市各地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党政部门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完善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市、县(市)区两级普遍建立家庭教育领导小组,由党政领导任组长,妇联、教育局等十多个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并发文明确各单位的具体职责。2015年,家庭教育工作职责纳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和文明家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之中。

  我市各地对家庭教育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市、县(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家庭教育工作经费117万元,另有“母亲素养工程”专项经费187万元。

  要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首先得让父母、特别是母亲懂得如何科学教育孩子。

  我市各地建成各类家长学校3581所,这些阵地积极发挥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科普宣教服务。我市现已建成市级以上示范家长学校215所,其中省级80所、全国级19所。

  我市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公益宣讲活动,市、县(市)区两级形成近400名专家为骨干的家庭教育宣讲团和2200余名家长志愿者为骨干的“草根”讲师团,长年举办家庭教育师资培训班、科普活动,年均受益家长24.4万人次。每年邀请全国专家到基层举办公益家庭教育讲座200多场。2015年启动“家庭教育大篷车”下基层活动,组织市属高校教师等优秀师资到基层举办公益讲座和亲子活动,月均40场。

  市文明办牵头启动“阳光心灵 快乐成长”全市百场心理健康宣讲活动, 下发实施意见,层层分解活动要求。4月22日举行启动仪式,组建市级心理健康专家团队,发布课程信息,邀请全国、省、市级专家开展访谈和授课。

  我市优化空中家长学校服务功能,在全省率先创建两所网上家长学校———“智慧家庭教育网”和“妈妈知道网”,通过网站、微博、微信联动的方式为市民进行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指导。

  由宁波市妇联、宁波市教育局联合启动“母亲素养工程”,分阶段、分重点向子女在18周岁以下的母亲群体开展继续教育,以提升母亲的综合素养为基本途径,助推家庭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实事项目,母亲素养工程分别列入宁波市“十一五”“十二五”妇女发展规划当中。10年来,我市共举办各类讲座3万余场,参训母亲250万余人次。其中完成24学时培训的母亲为71万余人。市妇联与市教育局联合邀请全国家庭教育巡讲团来甬举办4个主题的公益讲座215期,受益家长近6万人。2015年启动“家庭教育大篷车进乡村”活动,已为基层母亲们送去85场讲座。

  我市丰富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以“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为总主题,分别以“争做党的好孩子”“童心有爱·情暖宁波”等为年度主题,以图文创作竞赛、网上知识竞赛等为载体举办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每年7月至10月,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月”为总主题,举办上百项大型亲子活动。近两年来,突出“亲子游学”和“亲子阅读”两大重点,鼓励各基层家长学校每年举办2场以上亲子活动。

  我市拓展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服务。各县(市)区突出重点关爱1-2类特殊儿童,引导社会各界、包括广大普通家庭开展关爱活动。例如:余姚、慈溪、奉化、宁海、象山、鄞州、江北等地连续多年为流动、留守儿童开展圆梦行动;慈溪为单亲或无亲家庭儿童实施“折翼天使”扶志助飞行动;海曙为单亲家庭子女实施圆梦行动;余姚、镇海、北仑、江东等地面向孤残儿童组织关爱活动。从2014年开始,多部门联合创办公益项目星苑家长学校,争取企业资助,通过讲座、沙龙为自闭症儿童家长提供帮助,受益家长和特教老师1000多人(次)。

    课外阵地建设薄弱怎么办———

    用学校少年宫和假日学校来破解

    随着教育部门的减负,孩子在学校待的时间也变少,双休日、节假日,孩子到哪儿去活动?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各级各部门千方百计建好用好“第二课堂”。按照“五个好”标准要求,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乡镇全覆盖;着眼需求,推进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积极落实“春泥计划”,推进“假日学校”“四点钟学校”等市级品牌发展,努力拓展中小学课外德育阵地。目前,宁波市建立包括少先队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社会“五老人员”在内的5万余人的校外辅导员队伍,长期为“第二课堂”提供无偿服务。

  我市大力发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和“春泥计划”,解决农村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匮乏、课外文化生活单调、留守儿童失管失教等问题。我市各县(市)区利用学校、村委会空闲房子,建立未成年人活动场地,组织开展文体、科技和各类道德体验。

  我市现有未成年人118万,其中农村中小学生有52万。我市积极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平台作用,目前,每年市级投入100万元资金、各县(市)区投入500万元资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全市形成了1.5万人的专职教师和2万余人的志愿者运作队伍,提供包含50个教育项目、458项教育内容的教育服务。

  城市(乡村)学校少年宫,不但成为孩子们课外快乐学习的好去处,也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实践课堂、健心工程、主题活动普遍展开,让每个孩子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同时,释放天真烂漫的童心,收获愉悦、充实的童年时光。为保持孩子的天赋之人格,培养积极向上之信念,宁波于全国率先推出“社会实践大课堂”项目,百万学生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工程正稳步推进,全市5万余人的校外辅导员队伍为“第二课堂”提供无偿服务。

  “假日学校”也成了我市的一大特色。每年暑假,我市各级关工委开办1000余所“假日学校”,与“春泥计划”“小候鸟”活动基地有效结合,投入经费500多万元,上万名“五老”志愿者及其他各类志愿者参与其中,使6万多名未成年人度过快乐、充实的暑假。各所“假日学校”既开设暑假作业辅导和书法、美术等课程,又安排了公民道德、安全知识等教育活动以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我市一些社会力量也参与到“假日学校”之中。“华茂·彩虹行动”是华茂教育基金会发起的以“彩虹”为主题的系列公益活动。活动秉持“同城同行,互学共享”的主题,旨在通过活动架起“小候鸟”与城市孩子之间平等交流、互学共享的桥梁,搭建一个城乡学子互帮互助的爱心平台。主要包括彩虹夏令营、彩虹助学、彩虹·宏志班、彩虹1+衣、彩虹工坊等子项目,已经惠及了2000余名外来学子。

  亲子阅读组织,也是我市课外阵地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宁波市妇联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亲子阅读推广活动,招募并培育了一大批亲子阅读社会组织,基本形成全方位多领域推进亲子阅读的良好发展态势。2015年6月,市妇联与市文明办、市文广新闻出版局联合,在北仑区小港街道召开宁波市亲子阅读现场推广会,评选认定了首批23家市级亲子阅读推广基地。从2015年12月起,宁波市妇联与市教育局联合,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依托,组建由教师和热心家长为骨干的两支队伍———小星星阅读教师团和故事家族,共计近200人,面向广大家庭举办每周一期的小星星阅读课堂和公益故事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