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和其他收获期短、保质期短的南方产水果一样,普遍存在“甜蜜的烦恼”。而相对于荔枝,杨梅的“烦恼”更大一些,因为这“两短”的影响更为突出。收获期短,就意味着销售期集中;保质期短,销售半径就受到限制。此外,每年初夏至夏至这段时间的天气是不是“顺”,也会极大地影响杨梅的产量和销售。 经历了前两年的调整,今年宁波杨梅主产区普遍迎来一个“大年”。其实“大小年”现象对形成稳定的销售市场并非有利因素,因而余慈两地的梅农也在尽力通过更加精细的管理进行规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新的“烦恼”接踵而至:外地杨梅抢先机“夹击”本地市场;电商销售渠道不足以消化汹涌而至的产量;采摘游方式遇到了交通压力和配套服务跟不上的瓶颈;深加工方式尚处于起步推广阶段。另外不能忽略的因素是,除了传统优势产区,近年来宁波其他地区以各种方式散植的杨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总产量,稀释了本地市场的消纳能力。 破解杨梅“甜蜜的烦恼”,关键还是要“补短板”,尤其是补上最关键的“两短”。产业的突围和转型是逼出来的,也是顺大势而为主动迎接“风口”飞起来的。我们看到,随着技术的升级,今年大棚杨梅已经在本地得到尝试,新的保鲜方式研究成功,正在推广应用,收获期之“短”迎来破解良机;随着信息流和物流深度结合,对电商、物流的运用更加广泛,保质期之“短”限制的销售半径也正在不断扩大。 补上关键之“短”,市场的外延正在不断放大,如果再能与美丽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补上产地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之“短”,可以期待,破解“甜蜜烦恼”之路将越走越宽。(郑旭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