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23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端声音

  老龄化将是头号挑战

  适时变革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指出,所谓人口老龄化,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属于老龄化社会。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候,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了7%,60岁人口比重大约10%。

  按照前面的定义,我国那时候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过去是正常的速度,真正加快是2010年之后,2030年之后我国老龄化将排在世界前列,这是一个变化的趋势。老龄化应该是我们将来应对的头号挑战。

  老龄化有两个重要的影响:第一个是消费的影响。按照正常趋势,老龄化意味着“生之者寡,食之者众”了。中国老年人消费并不高,这些老年人当年收入低,消费低,就造成我们非典型化的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设想老龄化社会的消费是一个金字塔型,但是我们人口结构已经是一个倒金字塔型了,这两者是不对称的。  

  第二是对储蓄有影响。人口年轻的时候储蓄率可以高,因为“生之者众”。有一个理论是第二次人口红利,即人们知道了老龄化情况,会产生一种未雨绸缪的储蓄倾向。这种高储蓄来自于特定的条件:一个条件就是养老保障制度必须是积累型的;第二个是要有资本养老,这样才能变成储蓄,变成投资。然而我们现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因此,我们至少要做这两件事:第一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我们的一切经济来源。基础设施领域是派生的需求,实体经济不够发展,基础设施超前意义难现,因此必须发展实体经济,要靠改革来获得改革红利。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应该从长期考虑,要从目前的现收现付制变成储蓄积累型的制度。财富市场和管理市场都应该发育。

  从供需角度谈“创新驱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失速、努力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这一任务目标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让创新驱动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

  从供需角度来说,创新驱动具有两重特征:若是将创新驱动作为一个整体,它就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供给侧,其所对应的需求侧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同时,创新驱动又可以分解为创新这一“产出”与驱动这一“执行功能”的契合,在这一契合过程中,创新成果位于供给侧,驱动执行位于需求侧。

  创新驱动供需战略的重中之重在于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契合,要把创新的产出转变为驱动的动力。这要求从事创新活动的专业人员与具有驱动能力的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必须共同协力才能实现创新驱动,将创新侧和驱动侧契合为利益共同体,这样创新驱动就可自发进行。

  “放管服”改革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先手棋”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怀德指出,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放管服”改革无疑是“先手棋”和“当头炮”。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既是当下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大刀阔斧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提出了“放管服”改革思路,取得了积极进展。与以往改革不同,此次“放管服”改革注重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将各项改革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彰显了法治政府品格。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