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合 通讯员 柴晓敏 宁海记者站 蒋 攀 “党员嘛,就是最出色的那一群人,可以说,我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17年前,21岁的小护士王晓英向宁海县第一医院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却没能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放下沮丧,年轻的王晓英满心想着,该如何让自己更加优秀,够得上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 从此,王晓英成了医院里“与众不同”的存在。别人熬夜加班一得空就抓紧休息,她却捧着厚厚的医书钻研技能;别人面对传染病避之不及,她却主动请缨,挑起感染科护士长的重担;别人为了荣誉称号争破头,她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 2006年6月,王晓英成了新成立感染科的护士长。肝炎、艾滋病、手足口病、甲流……这里收治的是高传染性疾病患者。有时候,疫情一来,一天就有上千号病人,将小小的门诊大厅塞得满满当当。 有的病人不愿意隔离治疗,有的护士出于恐惧不愿参与,有的家属抱怨病房床位太少……所有的纠纷、不满、愤怒、郁结,结成一张高压的无形网———而这,仅仅是王晓英工作的日常。每一次疫情,都是一场体力和耐心的博弈。 “我们要做的,就是尽自己十二分的努力,尽可能改进我们的服务,尽可能缓解病人的痛苦和压力。”王晓英说。 有个30来岁的小伙子患肝癌,脾气特别冲。看到护士,要么张口就骂,要么伸手就打,闹得厉害时,手上带血的针头直接拔出来乱扔。王晓英总是笑眯眯地迎上去,给小伙做护理,发药、打针都由她来,需要时还陪着病人聊天。 63岁的老叶得了带状疱疹,右胸到背部皮肤全部化脓,散发阵阵恶臭。一个多月时间里,王晓英精心护理,每隔两小时帮忙翻一次身,每天换三次药,每次至少一个半小时。出院时,老叶说,这护士待他比家里人还要亲。 王晓英的手机里,存着2000多个号码,大多是工作25年以来积累的患者的。把病人当亲人,把付出当快乐,通过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王晓英带起了一个肯吃苦的护理团队,构建了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有着一颗平常心的王晓英总是淡淡一笑———平凡生活、努力工作,守护生命、贡献自己,这才是她的人生信条。 “在我眼中,党员是一个神圣的称号,可以带领我们做好服务、更新技术、提高技能,为百姓多做事。”入党10年,这位省“最美天使”始终不忘初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在党旗下的庄严誓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