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宁波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艺人

  俞志宝、章华通团队展示的非遗———水火流星,引来一片叫好声。在他们的带领下,横溪村一批年轻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一双巧手、一把刻刀,作为陈盖洪的徒弟,俞斌正在接过师傅的衣钵。
  郑仁菊夫妇正在向市民展示草席编织技艺。
  宁波走书传承人沈建丽正与徒弟一起表演《景德皇帝下江南———心意满足》。

  在本月初启幕的鄞州区“薪火相传”首届非遗文化节上,精彩的非遗表演和绝美的非遗作品,让人赏心悦目。更值得开心的是,在表演队伍、工匠师傅以及观众中,年轻人的身影越来越多。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门手艺的学成、纯熟到出彩,就如同一件精品的诞生,凝聚着时间、汗水和智慧。出生于1962年的陈盖洪,从14岁开始学习木雕设计制作,30余年坚守,才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代表作———万工轿,耗时两年之久。

  “我能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环境的熏陶和时代潮流的推动。”出生于工艺美术世家的陈盖洪说。

  正是因为非遗文化在新形势下迸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我们才不必目睹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老人颤抖着向我们展示那些“老手艺”,不必品尝《百鸟朝凤》中“唢呐王”焦三那种呕心沥血的苦涩和疼痛。这对于身处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以及更多的下一代,都是一件幸事。

  (徐能 黄程 摄/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