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宁波新闻·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儿科医生多些理解和宽容

  儿科医生荒的出现,除了“儿科的投入和收益严重失衡,医院发展儿科的动力不足”“儿科教育体系存在问题,导致儿科医师来源紧张”等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职业“穷、苦、累、险”,儿科医生待遇差、地位低,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导致岗位人才流失严重。

  儿科医生的工作都是超负荷的,一个儿科医生一上午看六七十个病人是常态。经常遇见这样的场面,前面的病人还在问诊中,后面的患儿家长就急不可待地冲了进去,冲着医生大呼小叫,嫌他看病动作太慢。有的医生说,“每一天,我们都会面对家长的误解,不理解甚至讽刺谩骂;每一天,我们都被迫延长门诊的时间。儿科医生是一个特殊的高危职业,能坚持下来的,都是有着极大爱心和耐心的同行。”

  “金眼科,银外科,最烦人的小儿科”。由于孩子不能准确表达病情,儿科又被称作“哑科”,患儿的病情需要医生和护士自己去观察和判断,这就对儿科医护人员的技术和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疾病的特征是‘危急快’,但家长对儿科疾病治疗效果的期望值又很高,就算是正常治疗,若是见效速度慢或者不明显,都不易得到家长的理解,一旦出现问题,更容易激起他们的负面情绪,导致暴力伤医行为的发生。因此,儿科医生面对的压力要比其他科室更大,儿科诊室也是医患矛盾出现更多的诊室。

  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对暴力伤医行为零容忍,是留住儿科医生的有效办法。希望家长们牢记一句话:医生和患者,双方共同的敌人是疾病。也请每一位家长能够给予儿科医生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