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届宁波市优秀医师优秀青年医师评选揭晓

  丁小云 宁波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宁波医学会消化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丁小云擅长消化道早期肿瘤诊断及内镜微创诊疗,大力推进学科内镜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使得大量宁波患者不再需要远赴杭州上海就医。他领导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完成科研项目7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他先后获得省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宁波市优秀中青年卫技人员、宁波市十佳青年医师、宁波市“人民满意的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马杏娟 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她对小儿内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一年接诊患儿7000多人次。她把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细心呵护,精心治疗,被无数患儿称为“医生妈妈”。她懂得孩子生病时家长的焦急心情,总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家长,1年365天无休,1天24小时在线,若孩子病情有异常,随时可以联系咨询,成为名副其实的“anycall(随叫随应)”,赢得患儿家长的普遍赞誉。
  王国文 宁波市急救中心质管科科长,主治医师。从事院前急救工作10多年来,他始终把“敬业、奉献、合作、奋进”的急救精神体现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在“非典”、“埃博拉”、甲型H7N9流感、“菲特”等重大事件中身先士卒,积极参与一线急救救援,曾荣获市级抗非典先进个人,省、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员和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重视科室建设,言传身教带动青年医师建功立业;强化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升了整体业务水平。
  许兆军 宁波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兼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医促会重症分会委员,宁波市重点学科带头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ECMO术、重症超声技术、X线下和超声下徒手空肠管放置术。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本。获得国家医学专利1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奖三等奖1项,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带领所在科室获得了国家级巾帼文明岗、省级精神文明号、工人先锋号、青年突击队等荣誉称号。其本人先后荣获“和田地区第五批优秀援疆干部”“优秀带教老师”等荣誉称号。
  许琴仙 宁波明州医院妇产科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浙江省围产医学会分会委员。她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每年主刀妇科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400余例,抢救过许多危重病人,医技令人信服。她在工作上任劳任怨,无论工作怎么忙,仍坚持门诊坐诊,下乡出诊,为广大妇女患者解除疾苦,深受患者和社会好评。同时,她积极参与公共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妇女保健知识,为广大妇女健康保驾护航。曾先后获得“鄞州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杨春雨 奉化市溪口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奉化市儿科学科带头人。擅长危重症患儿(尤其新生儿)的抢救和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她以“五心一微笑”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位病人,受到社会好评。微信平台24小时对患儿家长开放,经常在群里发布育儿健康知识,指导患儿家长科学育儿;常给患者垫医药费却从不记借钱人的名字;年接诊患儿15000余人次,患儿来自全市各地。她先后被评为宁波好人、最美浙江人,浙江省五一巾帼标兵,奉化市劳动模范等。
  吴宏成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他创立了李惠利医院呼吸和危重症病房,并把学科壮大成全市享有盛名的大科室,开创了支气管镜下介入诊疗、肺血管介入诊疗、胸膜疾病介入诊疗、经皮肺介入诊疗以及呼吸危重症、疑难疾病的规范化诊治等。其中硬质支气管镜技术国内领先,肺穿刺技术宁波市内领先,气管镜、胸腔镜、肺癌消融术的精益求精更是将宁波市呼吸科整体水平推到较高的层面。从医三十年来,他爱岗敬业,恪守职责,守护患者,关爱同事,认真践行着“挑战并完善自我,造福他人”的人生信念。
  何维新 解放军第113医院肝病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他主动请缨带领3人军医组远渡重洋执行援坦任务,先后救治100多名坦军军人,抢救了多名在非同胞。带领医疗队圆满完成了总部“2014—E”海上后勤支援保障、钓鱼岛巡逻编队卫勤支援保障以及东海舰队“蓝鲸”系列演习等大项任务,受到总部、海军和各级首长的高度肯定。他主编原南京军区第一本《海上救治技术100问》,填补了军区部队医院海战伤救治空白。先后被原南京军区表彰为军事斗争准备先进个人,被分部、医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国防部外事办援坦“首席专家办公室”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一次。
  沈韦羽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东部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宁波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副会长。他带领科室开创了宁波市胸外科的多项先河。1995年11月即开展胸腔镜手术;2006年在全市率先开展纵膈镜手术;2011年率先在浙江省内开展第一例胸腔镜下右上肺癌袖状切除术。肺癌和食管癌手术例数一直位列全市第一。他一直倡导“不断进取,和谐创新”的理念,努力发展胸外科领域的新技术,使科室规模和手术理念、技术等在全市处于领先行列。
  俞万钧 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主任医师,浙江省呼吸病学会委员,宁波市中西医呼吸专业主任委员、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呼吸病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擅长呼吸内科疑难危重病的诊断与治疗,在省内率先开展硬质支气管镜技术、超声支气管镜技术、激光消融等呼吸介入技术。近几年来,申报立项课题研究9项,其中省厅级及以上课题4项,获奖3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9篇,中华系列3篇。发明专利2项。曾指导并组织医院团队成功抢救3例极危重型“人感染H7N9禽流感”。
  童松林 慈溪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二十多年来,他注重科学研究,不断开拓创新。主持研制了微创动力髋螺钉,解决了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创面大、在老年患者中使用抗旋转力差这两个难题,目前国内有10多个省市应用。主持研制了EZ取钉器,解决了骨科断裂和打滑螺钉拆除难问题,在取大口径空心钉方面填补了空白,目前国内有200多家医院在临床应用。他对技术精益求精,曾为股骨颈骨折的百岁老人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使百岁老人重新站立起来,堪称奇迹。
  王旭杰 宁海县第一人民医院外三科副主任医师。“做一个真正的好医生”,是他内心的承诺和毕生追求。为了这个承诺,他在业务上勇攀高峰,为的是给患者带去福音,减轻他们的痛苦,他率先将局麻技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手术中,熟练掌握疝腔镜手术,使这一技术走在了全市前列,以创新医疗及微创技术赢得了业内的尊重。为了这个承诺,10多年来,他真心诚意对待每一名病患,耐心倾听,细心医护,用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诺言:我不能保证可以治疗好每一位病人,但一定会好好治疗每一位病人。
  王徐灿 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从医20年一直致力于骨科临床工作,在骨科创伤治疗,尤其在运动医学及关节疾病诊治方面有深厚的基础及经验。近年来填补了象山县内肩膝损伤关节镜技术方面的空白,是象山县区域内关节镜技术的开创者。能熟练开展膝关节韧带损伤的重建、半月板损伤的手术、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肩关节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症的手术治疗、肩关节脱位的关节镜下手术、初次髋膝关节的置换手术,并在今年引进开展了脊柱的微创手术。
  王斌 慈溪市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慈溪市白沙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擅长运用《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体系治疗内科疾病,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中医“小先生”,并常有外地患者慕名前来就诊。2015年,赴白沙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筹建中医科室,实现了中心中医科室与市级医院同质化管理。同时,还在宁波日报“甬派”平台和宁波市中医药管理局“宁波中医”平台、慈溪市委宣传部“三北讲坛”等平台向公众传授中医药知识,受到了大家欢迎。
  裘琼玲 宁波市中心血站献血体检医师,献血车车组长。多年来,她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对工作细致严谨,一丝不苟。每年冬夏时节,为缓解用血紧张状况,她冒着严寒酷暑,进工厂、入学校、下农村,遇到献血人数多的时候,经常顾不上吃饭。节假日加班,开展义诊、宣传、招募等志愿服务,放弃与家人团聚更是家常便饭。她带领车组成员立足本职创先进,结合岗位争优秀,车组荣获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和“青年文明号”等称号。裘琼玲也获市卫生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张业 宁波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内分泌科)后备学科带头人,王晖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学术继承人,先后入选市优秀中青年人才选送工程、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工程,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张业热爱医学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医德好、技术精。在工作中,他创新了中医传承工作室的诊疗模式,并在市内率先开展了中医治疗代谢肥胖门诊,继承发展了中医“气学”理论。他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视病人如亲人,用医者的仁爱之心坚守着为病人着想的行医准则。
  沈伟 北仑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擅长颅脑外伤、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引起的颅内出血手术治疗和脑肿瘤、脑血管病的治疗。他筹建了北仑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带领团队逐步发展,成功抢救了大量急危重症患者,规范和创新了颅脑损伤的救治模式。作为神经外科医生,高强度的工作负荷是常态,但他毫无怨言,总是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他待患者如朋友,得到了病人的充分信任。
  应彬彬 宁波市第一医院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宁波市口腔疾病临床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外专委会青年委员,国际牙医师学院中国区院士,入选省“151人才”和市“领军人才”,曾荣获“宁波市医坛新秀”称号。他以口腔颌面部功能美学重建、微创、口腔相关交叉学科为突破口,寻找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相关临床研究在国际权威专业杂志发表第一作者论著11篇,均被SCI收录。获得国家专利1项。参编人卫社专著1部,完成宁波市口腔医学首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吴向平 宁波市康宁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宁波市临床特色重点专科“睡眠障碍(失眠症)”专家,宁波市康宁医院“精神分裂症”临床特色专科负责人。10多年来,他任劳任怨,特别在老年精神科病区工作期间,常常24小时留院工作和学习;他精于钻研,在老年精神医学、睡眠医学以及精神分裂症专科方面取得成绩,多次在全市急救技能比赛中获得奖项,深得患者和同道的赞赏;他善于运用心理学技术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减轻病耻感,提高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能尽快回归社会,减慢精神衰退,为宁波市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许会卿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科副主任医师。自从医以来,她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凭着扎实的理论基础,规范的技术操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受到了患儿家属和同事的好评。在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中,她表现突出。2008年5月,我市手足口病暴发,正在哺乳期的她,冒着女儿会被感染的风险,和同事们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她作为浙江医疗队一员,被委派到河南商丘支援手足口病危重症救治工作,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平时在卫生应急救治中,她也总在工作最前线,成功救治多例手足口病、麻疹及甲流危重症患儿。曾荣获“宁波市卫生应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邓勤智 宁波市第二医院重症肝炎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现任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专家委员会委员、宁波市医学会肝病分会委员、浙江省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会青年委员,擅长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各种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在重型肝炎的治疗与抢救方面造诣颇深。他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自成立我市首个重症肝炎科以来,面对繁重的临床工作和较大的工作压力,不计个人得失,带领重症肝病科团队成功抢救多名暴发性肝衰竭患者。
  方挺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所长。几年来,他积极推进免疫预防信息化建设,主持的《免疫预防一体化信息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课题得到了国内专家的高度肯定,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当传染病疫情来临时,他总是冲在流行病学调查第一线,尽快掌握疫情全貌,管理控制传染源;当自然灾害侵袭后,他总是战斗在灾区消杀最前沿,清洁水源消灭病媒,切断传播途径。为让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多更好的预防接种服务,他总是积极做好参谋,争取多方支持,推动了多个支持性政策和规范性流程的出台。
  毛海蛟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医生、医学博士、科教部主任。几年前,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足踝外科中心访问学习回国后,毛海蛟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设立了首个足踝外科专科门诊,系统性地掌握了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足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足踝部畸形的诊断和治疗,在患者中建立起了很高的信誉。同时,他主持市级、厅局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SCI文章4篇,在国内一级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论著10余篇。从事医疗工作12年来,他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在平凡的医疗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得到了患者和同事的好评。

  6月26日是中国医师节。今年医师节前夕,宁波市医师协会举行宁波市优秀医师、优秀青年医师评选,旨在通过评出在医学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对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医师代表和优秀青年医师代表,展示医师队伍救死扶伤、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精神风貌,为广大医师树立学习榜样。

  经各有关单位推荐、初评委员会初审、网络投票、终评委员会终审、公示等环节,首届宁波市优秀医师和优秀青年医师日前揭晓,现予公布。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