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2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群租楼里的“罗生门”

  冷 枫

  

  看到“记忆碎片”这四个字,很多影迷的第一反应会是英国神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那部经典惊悚影片。而近期上映的同名电影却是一部中韩合拍的悬疑片。如果说前者讲述的是一个人脑海中零星破碎的意念,那么后者凸显的则是一群人疯狂而荒诞的记忆碎片,而且不管你怎样挖空心思去努力拼凑、组合,最终似乎也很难还原那起“柜中藏尸案”的真相。

  《记忆碎片》的导演是有着“韩国黑泽明”之称的朴裕焕。这位新锐“90后”导演采用剥洋葱式的破案手法,一步步推进情节,逻辑严密地展开案件疑点,情节反转部分不仅给观众以触目惊心之感,同时还附带了一份韩国电影中常见的黑色幽默。可以说,朴裕焕彻底摒除了欧美同类题材电影的血腥场面,不追求镜头诱导下的感官刺激,而是希望片子本身的氛围能在观音者的内心引起一层进一层的波澜。所以整部电影在剧情复杂性和人物丰富性上下的功夫很深。

  故事发生在北京郊区一个名叫“七星公寓”的群租楼内。这个地点也就是推理迷们口中经常提到的所谓“密闭空间”。公寓中住着形形色色的人,宛若一个小社会,呈现出百态世相和多样人生。某天,一个十恶不赦的家伙悄无声息地死在了实习律师大明的衣柜里。而大明的记忆因前一晚上的宿醉而出现了断片。本来按照一般逻辑,大明为自证清白,势必将按图索骥地寻找真凶。可剧情发展到此后竟转向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中的常见情节:公寓里的每个住户其实都有杀人动机———首先,死者高岩是大明的情敌兼事业上的竞争对手;其次,公寓老板的女儿杨伊因受过高岩的羞辱,极可能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再次,杨伊那位性格暴躁的父亲视女儿为掌上明珠,所以也大有作案嫌疑;此外,公寓中住着的黑社会成员和他的情妇,曾被高岩敲诈,这些“江湖上混的”难道会甘心吃哑巴亏?总之,几乎每一个公寓住户或多或少和死者有过过节。现在高岩死了,瞬间人人自危,面面相觑,男男女女,不是惊恐地揣度着别人审视自己的目光,害怕被栽赃陷害,就是暗自怀疑究竟谁才是那个深藏不露的真凶?他们每个人的脑海中都存有一份关于死者的独特记忆,但这些记忆归总起来,好似一出“罗生门”的戏码,真实中蕴含了无边的荒诞。每个人的记忆碎片都不同,好比是瞽人摸象,没有谁看到事情的全貌,真相也就愈加扑朔迷离。即便是貌似可以“全知”的观众,所接受到的信息也同样是碎片化的。因为剧中人所提供的记忆在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观众需要将各方记忆在时间轴上标识出准确的坐标后,才能不断调整“嫌疑人”们的回忆顺序,进行有条不紊的推理。

  “谁是杀人凶手?”这是此类影片中必然要抛出的一个终极问题。但《记忆碎片》的结尾是开放性的。影片最末部分,导演借助死者之口,提出了著名的“卡涅阿德斯船板”理念。该理念本是古希腊怀疑派哲学家卡涅阿德斯构想的一个实验,探讨了人性中的“自卫”本能。说的是两名遭遇了船难的人,看到一块只能支撑一人体重的木板时,后来者将前面那个人推下了木板,导致其溺水身亡,自己则绝处逢生。而这个人在法律上是不用负任何责任的,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完全出于“自卫”。该理论被引申运用到《记忆碎片》里,便拥有了更加切实的情、理环境。我们会由此发现:不管是第一当事人大明,还是杨伊父女,抑或是黑社会成员,以及其他各位租客,都曾为了自己的利益,冒出过杀害高岩的邪恶念头。所以一旦高岩真的罹难,他们才会觉得自己一定受到了众人的怀疑。人性中的“恶”便在这样的极端状态下被不可遏抑地暴露了,放大了。回头我们再来思考———死者固然是个卑鄙无耻的家伙,那么那些依然活着的“嫌疑人”呢?为了自保,似乎也已不存在谁比谁更无辜,谁比谁更善良的问题。他们一个个变得居心叵测,善恶边缘的分界线也渐渐模糊。片中这些漂泊异乡的底层蚁族们,无一不有着自己的性格弱点和内心的丑陋面。整个公寓因为他们的“自卫”心理而变成了一个干燥的火药桶,随时可能爆炸。

  也许是担心影片本身的暗黑气氛太过浓重吧,所以在某些段落上,主创们特意加入了一些喜剧色彩。这份风格化的喜剧担当落在了李菁、何云伟这两位著名相声演员身上。他俩不仅方言功底深厚,且插科打诨,嬉笑怒骂,无所不能,很好地活跃了的气氛,同时也令这个沉甸甸的谋杀故事闪现出了一丝丝抚慰人心的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