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2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虞根芳:痴迷纸鸢50余载

  图为虞根芳和他制作的风筝。(董建亚 摄)

  虞根芳:痴迷纸鸢   余载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 张 立

  通讯员   董建亚     

  

  龙风筝、老鹰风筝,还有卫星风筝,日前,当记者走进虞根芳的家中时,立马被满屋子的各式风筝吸引住。今年73岁的虞根芳是海曙区段塘街道远近闻名的“风筝达人”,熟悉他的人知道,他擅长纯手工制作风筝,无论是风筝骨架的扎制,还是纸面的糊裱和图案的绘画,都首屈一指,而且用材大多是唾手可得的“环保料”。

  虞师傅做风筝,全靠自己构思。“我从小就喜欢风筝,因为风筝让我交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说起风筝,虞师傅有说不完的话。从16岁当篾匠学徒做成的第一只风筝算起,50多年来,虞师傅做过的风筝有百余只,很多被他当礼物送给了街坊邻里和亲朋好友。

  2008年,虞师傅加入了宁波市中老年风筝协会。2010年,他参加全国风筝比赛,获得三等奖。他参加的宁波市风筝比赛更是获奖无数。不过虞师傅丝毫不看重这些荣誉,他觉得能跟大家一起分享才是最大的快乐。

  前年,虞师傅参加了“动起来”市民健身月月赛之风筝放飞比赛。当天,虞师傅放飞的是一个自制的“卫星风筝”。虞师傅自豪地说:“这是当年‘长江一号’卫星上天的时候我亲手做的,转眼多年过去了,我将风筝重新命名为‘嫦娥一号’,为的是纪念我们的卫星登月,希望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现如今,虞师傅有很多“粉丝”,上到退休老人,下到小学生,慕名前来学做风筝,他很乐意将做风筝的手艺传授给有心人。虞师傅说:“放风筝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不仅可以舒展筋骨、明目,还对治疗神经衰弱、抑郁症等疾病有疗效。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大家走出户外,一起去放风筝,就是去放飞快乐的心情。”

  虞师傅认为,做风筝和做人有着一样的道理。“做出的风筝能不能飞上天,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翅膀’要平衡,一旦两边轻重不一,风筝就飞不起来。”他说,要做好风筝,动手前先要在脑子里反复模拟风筝飞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思考可以活络和锻炼大脑;动手的过程中不仅要心细,还要静心,特别是做微型风筝,越小对手的精细能力要求越高。在手指活动的同时,也锻炼了大脑。“家里风筝这么多,哪个放在哪里,我记得清清楚楚。”虞师傅笑着说,玩风筝收获的是健康,放飞的是快乐,如今73岁的他眼不花、背不驼,精气神十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