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草会中草药特色党支部书记徐长源为社区居民讲解中草药知识。 |
杨静雅 童方亮 周明畅 6年前在江东区文明指数测评中排名“末位”、在基层组织建设年分类定级中被评定为“一般”的东柳街道安居社区日前传来喜讯:社区党委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这巨大的反差背后发生了什么?这一切来源于驱动社区发展的“党建动力”得到了“换档升级”。东柳街道通过大力激发基层党建活力,让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调整,党员群众参与模式从“被动参与”向“主动引领”转变,社区建设领导模式从“一元主导”向“多元协同”迈进,为同样在基础条件、资源禀赋、管理难度等方面存在短板的老旧社区提供了一套可借鉴、可复制的“安居”模式。 从问题找出路 社区告别“脏乱差”、常闻“百草香” 安居社区是我市早期的安置社区,现有居民2400余户,人口5000余人,其中在册党员130余人。部分拆迁安置居民保留着在家门口种菜、堆积旧物的习惯,使社区一度有多处绿化带被破坏,加之乱倒垃圾、乱停车辆现象非常严重,居民怨声载道,物业费收缴率多年徘徊在30%左右。2010年,安居社区在江东区举行的文明指数测评中,排在全区末位。而基层组织力量的薄弱和党员主体意识的淡泊,更使得社区的发展提升缺乏动力,在基层组织建设年分类定级中被评定为“一般”,沦为江东区的“后进”社区。 为了帮助安居社区摘掉后进“帽子”,5年前,围绕全区统一开展的“党群连心、结对走亲”活动,江东区委组织部与安居社区党委结对,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杰农主动把安居社区作为自己的基层联系点,还派来了干部挂职“第一书记”,街道也派驻“挂点干部”蹲点办公,共同为安居社区寻找“治病良方”。 “居民最不满的是环境卫生,因此我们决定将改变社区环境作为扔掉后进帽子的起点。”安居社区党委书记王亚杰说。区委组织部的干部和社区党委成员分头走访党员。他们发现,社区居住着十多位从医院退休的党员,他们中的一些人想在社区被破坏的绿化带上种植具有药物功能的植物,从而改善社区环境。 索性将这些医生党员编到一个支部里去!从2011年起,安居社区党委将十多名从医院退休的党员从各支部抽出来,组建了百草会中草药特色党支部。 在市第六医院退休医生、老党员徐长源和热心党员王宁君的牵头下,百草会党支部的党员们从社区被破坏最严重的绿化带入手,一边组织党员志愿者清理垃圾,一边在绿化带上种植了景天三七、佛手等160余种兼具观赏性和药用价值的植物,形成了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百草园。 百草园的建设使社区环境大为好转,这里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结交朋友、认养植物的好去处。面对来之不易的环境面貌改善,不少曾经在绿化带开垦“开心农场”、堆放垃圾旧物的居民,也主动放弃“旧业”、恢复绿地,成为中草药养护员的一分子。百草会党支部的党员还定期在社区里组织“闻草、识草、辨草、用草”系列活动,使众多居民因中草药而结缘,社区里的纠纷也慢慢少了起来。 “安居社区长期发展停滞不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缺乏契合实际的定位,百草园的成功经验让我意识到安居社区可以沿着健康宜居的道路走下去,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江东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杰农说。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社区居民通过大讨论确定了“健康宜居、共谱幸福”的社区精神,创作了社区赋,还提炼出“闪光·志愿安居”“平安·护守安居”等“六个安居”的社区品牌内涵。 向组织要活力 党员拒绝“无视感”、争当“领头雁” 百草会特色党支部的成功运作,使社区党委意识到了将党支部组建由传统的“居住相近”变为“志趣相通”更有利于激发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支持下,安居社区党委根据党员的特长和意愿,将社区的在册党员组建成为百草会、志愿者、青春、夕阳红、文体等5个功能型党支部,发动在职党员建立了共建协调、民情民意、救济救助等5个顾问委员会,让党员能够各显其能、各尽其职:百草会党支部的退休医生们,每周二至周五为居民提供义诊、开展保健讲座,多年来风雨无阻,服务居民2000余人次。每当台风侵袭之后,百草会党支部会提供杀菌消毒的小药方和中草药,为居民消除疫病风险;青春支部的党员们激扬青春活力,探索党员红色快闪、网上连线互动、微信慈善一日捐等创意组织生活形式,不仅使社区青年党员对党组织生活有了浓厚兴趣,还吸引了周边东城国际、银晨大厦等两新党员的积极参与;文体党支部每到端午、中秋和春节,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演出活动,就在不久前的端午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慧带领30多名社区绣娘和青少年以中草药文化为主题,创作刺绣作品,制作草药香囊,为居民带去精美的“传家宝”…… 为了让每一个党员能从身边微小事做起、把身份亮出来、在公益服务中动起来,今年来安居社区党委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大力推动“红色益动”党员微服务工作,80多户党员家庭带头在家门口亮出了党员身份和家风家训,散落在社区楼道里、河道旁、绿化带、垃圾分类点、治安岗亭的30多个平安守护、生态环保“微服务岗”被50多名在册在职党员长期认领、接力服务,并进行了挂牌公示,在居民群众中营造了“党员就在身边”的良好形象。 建强基层组织对内激发了党员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外则为社区打通了跳出安居发展安居的渠道平台。区委组织部、东柳街道连续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了500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连心室、同心阁、养心堂、清心轩、爱心坊、怡心斋、知心居”等6个区域,舞蹈排练、图书阅览、健康医疗、法律调解等功能一应俱全。社区党委还积极开展“党建+”项目众筹,通过区委组织部的牵线搭桥和街道打造的区域化党建联盟,吸引市中医院、健康城、市康复医院以及江东区城管局、江东区科技局、江东区委老干部局等1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担任“党建合伙人”,参与社区网上百草园、百草科普馆等特色项目的建设,实现了党建聚力、共促发展的目标。 让群众唱主角 社区少了“路人甲”、多了“管家婆” 党员毕竟是少数,如何让党员带领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服务中来?安居社区党委采用了引导党员组建社会组织的方法,引导党员担任社会组织的负责人,把社会组织负责人培养成党员,不仅为居民提供特色专业服务,还能保证各类社会组织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健康发展。目前,社区注册志愿者已从当初的不足百人发展到480多人;从三四个社会组织,到如今发展成熟、经常发挥作用的16个社会组织,并通过成立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机构———“雁会厅”,打造了一批特色社会组织,涌现出全国优秀志愿者马琴、器官劝捐志愿者叶伟棠等一批先进典型。比如在“妈妈知道”院士工作站,徐晓珍等20多名志愿医生每周轮流在网上坐诊,解答计生、妇科、儿科、幼教等问题,还吸引不少从洪塘、高桥等地慕名而来的咨询者;“救在身边”社会组织培养持证救护员900余人,在抗台救灾等危急时刻冲在一线。 环境的改善、服务的提升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可触可感的“获得感”,更激发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从事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一些社区中“老大难”问题也通过党建引领下的群众“微自治”模式成功破解。面对小区交通日益拥堵的情况,老党员陈德辉提议在小区内设置单行线,在党员带动参与、社区积极协调和一大批居民志愿者的辛勤维护下,小区内主干道成功实现单行。为了方便居民和车辆进出,社区计划在惊驾路一侧开一道门,却遭到了周边居民的质疑,程家梅、杨水河等党员马上站了出来,反复上门劝说,促成了意见的统一。樟树街部分店铺曾经占道跨门营业、私搭乱建严重,如今在党员经营户的带动下,他们不仅主动贴出诚信经营承诺,还筹建商铺公益点,为居民提供茶水供应、衣物缝补等免费服务,真正成了社区的一分子,居民的“一家人”。 安居社区党委通过组织引路、党员带路、群众赶路,走出了环境提升、民风改善、活力升级的独特发展道路。社区的改变有目共睹,如今社区的物业费收缴率已经大大提高,还被评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完成了从“后进”社区到“后劲”社区的蜕变。“一枝独放不是春”,如今安居社区的这一蜕变模式,借着基层党建“整街推进、整区提升”的东风,被推广复制到了更多的社区,诞生了华侨城社区老旧电梯更换、幸福苑社区樟树街商铺自治联盟等更多成功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