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专 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6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市十大生态环境整治亮点”评选

主办单位:宁波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宁波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宁波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了不断推进宁波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宁波市生态办、百千办、“五水共治”办决定联合举办“宁波市生态环境整治十大亮点”评选活动。前阶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态整治,你我同行”新闻采风活动的基础上,媒体记者已初选出15个全市生态环境整治亮点(排列不分先后),接下去将通过市民投票和专家、记者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最终评选出“宁波市十大生态环境整治亮点”。我们相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宁波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宁波的山将更绿、水将更清、空气将更洁净、环境将更宜人!

  建成“禁燃区”1083平方公里,年削减煤量80万吨

  2011年,我市启动了“禁燃区”建设。市政府先后发布三次禁燃区建设通告,将中心城区、国家高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全区域以及余姚、慈溪、奉化、宁海、象山、镇海、北仑的中心区域划定为禁燃区。

  “禁燃区”内全面淘汰煤炭、重油、直接燃烧的生物质等高污染燃料,全部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等清洁能源或改用集中供热。同时,我市以禁燃区建设为手段,通过“淘汰关停一批、搬迁外移一批、转型升级一批”的措施,倒逼区域内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截至去年底,宁波全市范围“禁燃区”建设全部完成,涉及面积1083万平方公里,共淘汰1448台高污染燃料使用设施,每年削减用煤量8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9600多吨、烟尘17800多吨。此举不仅有效提升了空气环境质量,而且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污染问题。如位于海曙区的亚洲华园宾馆2台8蒸吨燃煤锅炉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和黑度虽均达到国家标准,但由于该锅炉位于城市核心区,周边群众反映强烈。2011年我市启动“禁燃区”建设后,海曙区采取监管与服务并重措施,协调解决该企业管网建设等困难,终于在当年实现了提前淘汰的目标,彻底解决了燃煤锅炉污染扰民问题。

  

  全面推行“河长制”,7846条河道落实了管护领导责任

  为打造一批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2014年我市在全市推行河道“河长制”,并出台《宁波市建立“河长制”管理实施方案》,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7846条河道全面设立“河长”,其中35位市级领导担任省级河道及部分乡镇重要河道的市级河长。

  建立“河长制”是改善水环境质量,健全城乡河道保洁和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宁波纳入“河长制”管理的7846条河道,每条河道旁都设立了“河长牌”,上面均标明河长职责、整治目标和监督电话,河长将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河长制”的实施,宁波“清三河”目标提前并超额完成,一批“问题”河道告别“黑臭”顽疾。

  姚江整治就是典型例子之一。这条河河长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市政协主席共同担任。几年来,在河长的组织和推动下,宁波已累计投入20亿元资金整治姚江水环境。截至目前,姚江水质持续好转,全线基本保持在Ⅲ类水质,比原来有了明显提高。两岸堤防工程加快推进,在去年台风期间已发挥重要的防洪作用。未来它还将变身“美丽风景线”,供市民休闲游憩。

  

  480条“问题”河道提前一年告别“黑臭”

  “五水共治”中,推进“清三河”治理是重中之重。根据排摸,我市共有“垃圾河、黑河、臭河”480条,其中垃圾河174条,长度282.3公里。2014年6月全面完成清理,投入资金3897.4万元。

  黑臭河是治理的难点。我市有黑臭河河道306条,长度646.7公里,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3亿元。2015年我市完成需整治提升的黑臭河道29条,治理长度56.9公里,封堵排污口40个,清淤17.75万立方米,拆除违章建筑3.77万平方米。截至去年底,全市“清三河”任务全面完成,整治效果全部达到省定验收标准要求。全市共有北仑区、奉化市、慈溪市和江东区四个县(市、区)成功创建省“清三河”达标县。

  几年前,鄞州区西塘河曾是一条“问题河”:劣五类水质,生活污水直排,两岸满眼是违法搭建,建筑垃圾成堆,连小船都怕搁浅。“五水共治”战役打响以后,鄞州区率先拿西塘河“开刀”:清障与清淤疏浚同步进行,网箱间鱼箔相继拆除,沿河39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快速铺开,河边百余家企事业单位接入污水管网,同步建立24小时河面、河岸监督保洁制度……短短两年时间,全长4.7公里、总投资超3.8亿元的西塘河经历了一场从“问题河”到“景观河”的美丽嬗变。

  

  全省率先实施差别电价倒逼高能耗企业“新生”

  利用价格杠杆倒逼高能耗企业“新生”,宁波在全省开创先例。2011年,宁波在全省率先向不锈钢行业“开刀”,累计征收差别电价1.6亿元。前年宁波将差别电价范围扩大至铸造业。部分企业关停的同时,宁波某不锈钢有限公司等更多的落后企业转战新兴产业。

  统计显示,5年来,宁波共有1795家企业完成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其中整体关停企业611家,共腾出用能空间192万吨标煤,盘活存量土地5.6万亩。通过市场手段倒逼淘汰落后产能不锈钢236万吨、铸造30万吨。工业领域累计淘汰S7变压器3520台,实现落后变压器清零。

  淘汰落后产能是节能降耗的重点之一。“十二五”期间,宁波万元GDP能耗达到0.50吨标煤,累计下降18.8%,超额完成省里下达我市目标。换句话说,这5年,宁波用年均4.0%的能耗增长速度支撑了年均8.3%的经济增长,能效水平居全国前列。

  

  3个开发区跻身“国字号”循环经济示范园

  做大做强临港工业,必须坚持低碳循环发展,集约增效。作为全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宁波努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石化区、大榭开发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跻身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行列。

  去年大榭开发区成功跻身“国字号”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获国家补助资金7130万元,是全市第3个获得该项补助资金的园区。区内企业之间建立了循环经济的“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同时万华化学(宁波)聚氨酯有限公司还建成运行全球首套MDI废盐水回收利用装置。推进集中供热,集中供热率在90%以上。

  截至目前,宁波已形成“电厂—粉煤灰—新型墙材”“脱硫硫磺—硫酸—生产钛白粉和磷肥”等12类40多条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全市共完成工业循环经济重点建设项目26个;建成绿色园区10个,先后有5个园区和17家企业被列入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

  

  巴黎峰会“点赞”低碳发展的“宁波模式”

  去年底巴黎地方领导气候峰会上,峰值目标约束下低碳发展的“宁波模式”,受到全球500多个参会城市和地方代表的肯定和关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高度肯定宁波碳排放峰值目标管理,希望宁波能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示范。

  为了应对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宁波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提出“碳排放‘十三五’期间实现峰值”的总体目标,并申报成为国家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

  围绕产业结构低碳化、能源结构绿色化和能源利用效率化,宁波积极探索以气候变化制度建设为先导,以市场化机制培育创新为引领,以智慧化监测体系建设为途径的沿海重化工业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据测算,2011年宁波碳排放达到高点,2012年首次出现下降。“十二五”期间万元GDP碳排放量累计下降20%以上,宁波有望于2018年成为全国率先达峰的城市。

  

  宁波煤电迈入“超低排放时代”

  “十二五”以来,我市5家省统调电厂24台共1328.7万千瓦燃煤机组、13家热电企业48台共8340蒸吨燃煤锅炉,除正在实施关停淘汰的机组外,均全面配套高标准的脱硫、脱硝和高效除尘设施。1852家列入“十二五”省、市重污染企业全面完成整治提升,超额完成“十二五”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节能减排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以浙能北电3台机组改造为例,通过多道脱硫、脱硝和除尘设备的安装,大大降低了机组的污染物排放量。3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总投资约6亿元,今年年底前将全部完成改造,每年二氧化硫可以减排约2200吨,氮氧化物可减排约1400吨,烟尘可减排约150吨。

  2015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继续稳中向好,优良天数比例不断提高,实现了从“十一五”期间重酸雨区向目前中酸雨区的转变。2015年酸雨发生频率为近年来最低,比2010年下降了17.4个百分点。

  

  宁波打造环境执法“最严城市”

  去年是“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实施的第一年。宁波积极探索执法监管新机制,在市环保局和11个县(市)区环保部门均设有公安驻环保工作联络室,个别地方还成立联合行政执法中心,或设立人民法院驻环保局司法联络室,或设立县检察院驻县环保局联络室等,通过多部门联动,提前介入、无缝对接,提高环境违法案件的强制执行率,坚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

  一年来,全市共立案查处违法企业1244家次,下达行政处罚近6494万元;按日计罚19件,查封、扣押41件,限产、停产46件;移送公安部门行政拘留案件18件,行政拘留20人,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66件,刑事拘留113人。涉及企业数量、处罚金额和执法力度创全省之最。今年我市将实施构建环境监管执法“大网络”,实现市、县、乡(镇)、村四级环境监管网络。

  

  “两路两侧”省定和市定2832个整治点提前“清零”

  去年7月,按照全省“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整治的要求,全市各地在全面推进467个省定整治点整治的同时,自我加压,展开新一轮“四边区域”,特别是“两路两侧”1000米可视范围内环境问题的“地毯式”排查。全市共排查国道、省道干线两侧问题点2137个,排查铁路沿线问题点228个,这些点全部列入了市本级整治清单。

  通过全市上下多部门合力攻坚,省定问题整治点和列入市本级整治清单的问题点在去年11月前全部“清零”。如今在慈溪周巷镇县道河青线(天潭路段),道路两侧干干净净,绿色植被随处可见。经过整治,道路两侧已累计拆除违章建筑12处,拆除广告牌10块,清理垃圾堆6处。今年初宁波“两路两侧”年度整治任务通过省里验收。目前又一轮“两路两侧”整治行动大幕已开启。

  

  1300多个村庄“洗脸梳妆”,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十二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机制要活、城乡一体”的要求,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五年间,我市重新规划村庄布局,明确了全市规划保留村1447个,并对保留村、搬迁村、培育村、发展村庄进行定点定位。到去年10月,全市超过九成的规划保留村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为下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截至2015年底,全市累计创建全面小康村613个,培育中心村119个、特色村115个、美丽乡村精品线31条。金峨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村自2003年全面开展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依靠花卉苗木产业和承接绿化工程,全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9年,破旧的自然村整村迁移,中心村推行集聚建设,同时还加强了环境卫生、绿化生态、生活污水等处理,村庄的环境也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先后获得“全国一品一村示范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森林村庄”等荣誉称号。

  

  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4.06%和100%

  近年来,我市着力强化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底全市投运各类污水处理厂36座,处理能力203.8万吨/日,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4.06%。

  今年1月19日,宁波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正式开始运行,主要服务区域涉及江北、镇海、海曙和高教园区等,服务面积近180平方公里,受益居民超过40万。2007年投产的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一期工程,处理能力早已满负荷,二期工程不仅仅实现了新增10万吨/日的生活污水处理规模,还成为市区出水一级A指标的污水处理厂。

  同时,全市建成垃圾处理厂10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此外,我市还建成了北仑环保固废处置有限公司二期填埋场、慈溪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场扩建项目、2个废酸综合利用项目、宁波北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污泥干化项目等一批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置设施,形成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43.2万吨/年、新增填埋库容46万立方、污泥无害化处置能力100万吨/年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体系。

  

  废弃矿山换“新颜”,第一批治理完成率达97%

  矿山开采对自然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破坏。2006年,《宁波市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正式实施。国土部门在基本查明规划区内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第一批宁波市222家需治理的废弃矿山,其中216家已完成治理,完成率达到97%。

  在宁海县长街镇山前村入口,就有一处25亩的绿地公园,前身是人人避之的废弃石宕,现在却成了村民茶余饭后休息运动的中心场所,真正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

  “十二五”期间,全市治理废弃矿山达到270多家,建设绿色矿山51家。2014年底启动的深化“四边三化”专项行动,计划重点治理“四边”区域内矿山20个,面积82.52万平方米,现已开工17处,完工13处。

  

  淘汰黄标车逾11万辆,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2014年初,宁波市政府制定了《宁波市加快黄标车淘汰工作实施方案》和《宁波市鼓励黄标车提前淘汰政府奖励补贴实施办法》。同年8月,又出台了《宁波市进一步加快黄标车淘汰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5年)》,将黄标车淘汰的时限缩短为两年。

  截至2015年底,宁波市共淘汰黄标车110574辆,占到全市黄标车保有量的99%,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两年内10.5万辆黄标车淘汰任务,减少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颗粒物等四种主要污染物排放约57630吨。

  黄标车、无标车在宁波全大市范围禁行。以前,江北康庄南路一带,进出的货车相对集中。整治后,偷偷上路的黄标车不见了,司机们主动报废黄标车,换上了贴有环保标志的绿标车。截至目前,宁波地区已淘汰的黄标车,实车回收报废达到77336辆,占全省回收淘汰量的20.1%。黄标车淘汰总量、实车回收数、淘汰补贴资金和补贴车辆占比均位居全省第一。

  

  投入35亿元,超九成石化、化工企业进行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

  根据2015年浙江省对12个行业VOCs排放调查结果,宁波市12个行业中重点企业的VOCs排放量在全省重点企业中排名第一。 

  近年来,宁波市不断加大石化、化工行业的有机废气整治,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对106家(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化工行业工业总产值的九成以上)石化、化工企业的有机废气进行了治理。

  为防止VOCs“跑冒滴漏”,宁波市已在94家化工企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年度检测点位超百万个,所有加油站、油库、油罐车完成了油气回收治理。整治力度可谓空前。

  今后3年,宁波市还将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整治,涉及12类重点排放行业的700家企业。到2018年,宁波市重点企业VOCs污染物排放量要削减30%以上。

  

  全长36公里,千亿资金打造升级版“三江六岸”

  三江六岸经过多年的建设,早已“旧貌换新颜”,成为中心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2011年底,宁波启动实施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系统工程,其中2.5公里的姚江西岸滨江休闲带启动段最先开建。按照规划,“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以三江口为起点,余姚江至机场路、奉化江至杭甬高速、甬江至世纪大道,全长约36公里。

  就拿核心区段来说,南塘河历史街区二期项目建成开放后,近百个一至二层仿古院落,总建筑面积约65000平方米,许多市民在这里夜游赏水上美景。以后,这样的景点将出现更多,宁波将投千亿元资金打造升级版“三江六岸”。

  目前,启动段、奉化江两岸和姚江东岸(新江桥-解放桥)建成开放,绿岛公园完成工程总量的95%,姚江东岸(解放桥-大剧院)在进一步提升,三江口公园江北侧将开工建设。核心区段,即沿余姚江至大剧院-环城北路、沿奉化江至铁路、沿甬江至庆丰桥三个核心区段,有望2016年底基本完工。建成后,市民可以在连段成带的滨江休闲带里,真正实现“可走、可跑、可骑”,同时宁波城市形象和品位也得到较大提升。

  (冯瑄  陈晓众 文) 

  评选规则

  一、投票时间

  2016年6月30日8:00-2016年7月8日24:00。

  二、投票说明

  1、关注“宁波环保”公众微信号。进入微信号点击下方菜单栏“亮点投票”进入投票页面。

  2、请在投票前留下您的真实姓名、手机号码(限浙江省内有效中国移动手机号码)。

  3、每次投票选10项,少选多选均无效,每个微信号每天限投一次。

  4、中奖信息将以短信方式通知。

  三、设奖情况

  投票结束后,组织者将从参与有效投票的市民中,随机抽取(每个手机号码限一次抽奖机会):10名幸运奖,将分别获得中国移动数据流量500MB;50名好运奖,将分别获得中国移动数据流量300MB;1800名参与奖,将分别获得中国移动数据流量100MB。获奖流量将于2016年8月初充入获奖者提供的浙江省内有效中国移动手机号码内。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