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区县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骆驼商会:

党建领航 激活发展“红色动力”

  人民调解工作进企业。
  商会组织非公企业党员植树。(陆金妹 摄)

  本报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郑祖轩 陆金妹

  志走天下路,心中有“绿洲”。“我们要秉承‘骆驼精神’,引领党员、会员企业奋发进取,推动区域经济新发展”,镇海骆驼商会党委负责人这样说。

  近年来,商会党委切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创新商会服务模式,搭建政企沟通平台,凝聚人心,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健康发展的持续“动能”,不断探索社会组织党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网格联片

  凝聚抱团发展合力

  骆驼商会拥有会员企业183家,下辖52个党支部,有512名党员。会员企业众多、党支部零散、行业分散使骆驼商会多年来一直负重前行。

  商会打破“党委+联建支部”的传统模式,创新推行“1+9+N”党建工作架构。以商会党委为核心,按照“产业相近、地域相邻、方便活动”原则,商会将骆驼工业园区内工业企业、大型物流企业、专业市场划分为9大网格,每个网格5-8个支部,将183家会员企业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推行“党建责任明细单、党务工作流程图、书记绩效对账表”,以网格为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实现商会党建“全面覆盖、无缝衔接”。

  依托商会理事会,商会党委开展“红色CEO”、党课讲坛、交流联谊等活动,在各类技能培训班融入党课内容,引导企业家和职工群体始终与党同心同向,近年来,先后吸引10余名企业出资人、62名企业技术骨干入党。此外,商会党员企业家还与25名“创二代”交叉结对,强化创业辅导和信念教育,开展专题“沙龙”。目前,会员企业中已有17名“富二代”顺利接班、肩负“二次创业”。

  商会党委通过“铜头、铁腿,蛤蟆肚子、婆婆嘴”的工作理念,积极帮助职工合法维权,三年来牵头协调处理各类纠纷74起,成功调处72起,涉及金额236.4万元,双方满意率达98%。

  服务强会

  助力企业创新突围

  骆驼街道辖区中小微企业居多,这几年,转型升级“突围”压力前所未有。商会党委依托商会平台,引进项目申报、专利申请、能评环评、法律服务等9家第三方中介机构进驻,与街道各办组建“服务联盟”,提供“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

  由商会党委成员企业发起的企业转贷互助资金,三年多来累计帮扶245家企业成功转贷2847次,转贷金额达80亿元,未出现一笔坏账,会员企业没有一家因融资问题倒闭、停产。此外,商会党委与省内外各高校对接、搭建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平台,每年为企业输送大中专学生3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0多名。

  信誉立市

  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

  商会党委以“见利思义、诚信为本”的“宁波帮”精神激励和感召会员企业出资人,引导企业家将其融入经商之道、为人之品,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内涵。近年来商会所有会员企业无一家有信贷、工商、税收、环保等方面不良记录,共培育规模以上企业达119家,占全区规上企业的1/5。由商会党委发起、成立的“红色慈善爱心基金”、“博爱智慧基金”,动员企业家扶贫济困、捐资助学等,各类捐款累计超1.5亿元。

  发挥好“资源库”、“信息库”优势,商会党委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抱团拓市场,先后帮助12家企业在国内外设立分公司(办事处)。与此同时,以“引进来”项目活市。商会党委发扬“店小二”精神,从要素保障到生活服务等各环节,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台湾大中缝纫机公司董事长尤伯东说:“每逢传统佳节,商会的问候比我台湾的太太还早。”在尤伯东的带动下,陆续引进相关产业台资企业19家,推动了宁波工业缝纫机产业异军突起。近年来,商会先后协助引进文化创意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项目76个,不少是“浙商回归”项目,为区域经济整体转型注入新活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