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星村的村民别墅。(黄程 杨晶 摄) |
本报记者 黄 程 杭州湾报道组 杨 晶 通讯员 陆莹莹 一条条纵横交错的道路,一幢幢整齐划一的农民别墅,村道边、河沿岸,樟柳成行,阵阵蝉鸣声随风而来。紧挨着村道的居民院子里,看不到垃圾、什物堆放,各色植物在这里恣意生长。这是记者近日在杭州湾新区庵东镇海星村看到的乡村美景。 “以前院子里摆满了瓶瓶罐罐,生活垃圾也随意丢弃,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容易滋生苍蝇蚊子。”看着干净整洁的小区和自家院子,该村海星小区的村民杨秀珍脸上露出了微笑。 海星村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桥头堡,是宁波第一批利用湿地厌氧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村庄。近年来,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该村建成集村史展览、群众文化、会议培训、健身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礼堂。同时致力于农村品质环境提升,加大投入改造环卫设施,实行党员包片联户,探索垃圾不落地的长效保洁机制,使村域环境得到极大提升。 “村里每年在保洁方面的投入就有100多万元。”海星村党总支书记王惠张告诉记者,今年村里花了38万元购置了垃圾压缩机,消除了露天垃圾场,避免二次污染。 资金保障是基础,更重要的还是村民的参与。“我们把全村分为四个区块,每个区块由一名村干部负责,带动群众参与庭院整治、农田废弃物收集等活动。”海星村党总支委员周永土每天都会在自己负责的承包区内转上几圈,看看路面是否整洁,同时也听听村民的建议。他介绍,环境卫生也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由一名村干部负责,分片包干,落实责任,确保整治范围不留“空白”。 周永土告诉记者,村里还有一个别样的“法宝”,那就是拥有一支16人的高素质保洁员队伍。他表示,这16人中三分之一以上是老干部和老党员,除了保洁工作,更多的是充当宣讲员的角色。 70多岁的章凤英曾经担任村妇女主任20多年,现在负责海星小区的保洁工作。由于早年在工作岗位上一心为公,章凤英在村里一直有口皆碑,她讲的话村民们自然也愿意听。“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改变也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把利害关系讲清楚,大家都是能够接受的。”章凤英认为,自己的工作不算繁重,和村民们沟通也很顺利,既不愁吃也不愁穿的她想趁自己还有能力多为村里做点事情,“今年1月获得首批‘宁波市最洁美村庄’荣誉称号后,大家的保洁意识更强了。看着村庄越来越美丽,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台风期间,小区里的很多树木被刮断,挡住了道路,我们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在那里清理了,之前都没有通知他们。”对于这样一支自觉、高效、奉献的保洁员队伍,该村党总支副书记章玉亚十分自豪。 老党员马纪浩保洁河道很有一套,镇人大代表韩国强除草很干净利落……每个月,保洁员们都会聚在一起交流经验。如果碰到某位队员有特殊情况,大家还会一起帮助打扫。“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要保持村庄的整洁和美丽。”马纪浩说。 广阔的滩涂、连片的农田,蓝天下的洁美村庄海星村,就像一颗海洋之星,在杭州湾畔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