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题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大棋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主编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6年6月 本书通过分析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及微观优秀企业实体的运作,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顶层设计思路、改革背景、工作重点等方面进行了全景式解读,有利于理解什么是供给侧、当前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等问题。 |
 |
《转型闯关》 迟福林 著 工人出版社 2016.5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以深化改革研究为鲜明特征,对经济转型升级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剖析,并以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结构性难题,论述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的思路、目标和对策。 |
 |
《新供给经济学》 肖林 著 格致出版社 2016.5 本书基于对供给侧经典理论和全球实践的反思所建立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理论体系,厘清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后的理论逻辑、内涵特征和战略路径,书中具体提出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分析方法,则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提供了学术基石。 |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与变革》 王先庆 文丹枫 著 经济出版社 2016.6 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怎样具体落实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本书不仅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而且从经济新常态、消费商时代、“十三五”战略等几个与供给侧改革息息相关的角度出发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读者能够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图书信息由宁波市新华书店提供) |
慎海雄 供需关系向来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而在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历史关口,简单依靠总需求调节已难以应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供给侧的改革被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这本书中,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有深入的分析,这对于理解当前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有帮助。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方面进行论述,他最关注工业企业生产价格指数和工业企业利润的持续下行,“供给回落慢于需求回落,于是出现了PPI迄今40多个月的负增长,幅度超过5%,也就是中国式的通缩问题。相应地是工业企业利润一年多来的下降”。而导致这两个重要数据持续下行的重要原因则在于一些产能过剩行业大幅负增长。 正是因为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突出的困难———“四降一升”(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和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得更为迫切,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 那么,具体怎么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又要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2016年的五大重点工作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这需要多套政策组合拳,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本书对于上述重点工作分别进行了阐述,如对于产能过剩问题,不仅仅有宏观数据分析,还有对典型“僵尸企业”的细致调研,等等。 结构性改革需要面对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考量。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调控之间的关系也是个焦点问题,外界不少误解,将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调控对立起来。其实并非如此,正如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本书中指出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可以统一考虑。 此外,本书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新兴产业的关注。这些新兴产业分布广泛,既包括高端的制造行业,如大飞机、核电等,也包括新兴的消费领域,如健康、影视、旅游、大数据等产业。这些领域之所以能逆势高速增长,恰恰是因为这曾是供给侧的薄弱环节,一旦供给有改进,需求自然不是问题。201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4.92万元,但仍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左右。中国有待挖掘的投资机会、消费潜力都还很大,新兴产业也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贯穿“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会使中国经济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形成新的再平衡。中国经济的形态也会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 (摘自《解题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大棋局》序言,作者为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