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13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夹岙:

一水绕绿 果蔬飘香

  碧水绕屋,清凉一夏。 (余建文 摄)
  葡萄成为村民的支柱产业。

  本报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李旭东 刘万伟

  杜夹岙村位于镇海与江北、慈溪三地交界处,毗邻九龙湖景区。“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置身这个小山村,犹如走在一张绿毯上,令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杜夹岙村通过持续美化村庄环境,发展以葡萄种植为主的果蔬经济,以生态泼墨,展开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

  园林村庄美了乡愁

  杜家岙村由杜郭和吴夹岙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子不大,面积仅5.10平方公里,全村609户,不到1500人。陪同的村党总支委员张福良说,吴家岙在明朝洪武年间就有了,而杜郭村大多数村民姓沈,据说是从慈溪的沈师桥迁居过来的。

  九龙湖郎家坪水库流淌下来的湖水,分别流向两个自然村。村里的民居大多沿溪而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门前河。杜郭村的菜场干脆就横跨着建在溪流之上,看清流从脚下汩汩而过。溪流两岸遍种杨柳、桂花等花木,中秋时节,满村浸润在桂花香气中,令人陶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早在2007年,杜夹岙村就获评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去年,镇海区在该村进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建立了新型的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站。村里给每户村民发放两只垃圾桶,一只放厨余垃圾,另一只放其他生活垃圾。厨余垃圾经专人收集后,投入机器处理,自动生成肥料。张福良自豪地说,“别看我们村子小,在垃圾分类上,比许多城市里的住宅小区还走在前面呢。”

  在杜郭自然村的晒场边,有一大片种满虞美人的花园,花开正艳。这可不是个普通的花园,而是采用“厌氧+潜流式人工湿地”模式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村里铺了7千米长的管道,全面实现雨、污分流,污水输送到两座处理终端,通过生态化治理,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村党总支书记周金海说,去年,村里光卫生整治就投入了150余万元。随着近年来“五水共治”和环境整治的持续开展,村南面东排大河河道拓宽,村民的卫生意识也得到了提高,村庄愈发美了。

  果蔬经济引路致富

  村民张红亚正在自家的葡萄大棚里忙着摘叶疏果,“再过两天,葡萄就能上市了。打掉多余叶子,葡萄会长得更好,希望今年有个好行情。”

  20多年前,张红亚、张红雨姐妹就开始种葡萄,是杜夹岙村葡萄种植的带头人。张红亚家现在有20亩葡萄大棚,引种了蜜宝、香海、美人指、维多利亚、甬优一号、无核王子等20来个品种,不同品种的葡萄挨着种,“这样方便客人来采摘,品尝多种口感”。

  周金海说,村民们几年前就不再栽种水稻等粮食作物,而转向休闲观光农业。现在全村1700亩净耕地,光葡萄就有700亩,种植户近80户。村里的葡萄主要靠自主外销,卖到镇海、宁波的市场,也有部分农户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搞采摘经济。今后,借助九龙湖农家乐和秦山片区民宿这一头一尾带动,村里的葡萄会卖得更好。

  除了葡萄,杜夹岙村还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作为区农业高科技品种试验示范园区,村里蔬菜种植面积达300亩,主要包给专业大户种植,因地制宜,种植茄子、苦瓜、苋菜、黄瓜等,提升经济发展。近年来,九龙湖镇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对基地大棚进行规划改造。目前,杜夹岙村蔬菜基地的种植品种由以前的叶菜变成了现在的果菜,并有很多“春提早”和“秋延晚”的时令蔬菜上市,每亩大棚年收入可达2万元,效益很可观。

  在杜夹岙村,你能闻到尚存不多的纯正乡土气息。村里的舞龙队年年竞演,将这一古老传统传承至今。周金海说,当地村民喜欢文体活动,村庄还入围了浙江省第六批村级俱乐部行列。今年,村文化礼堂新建好启用,每到晚上,来跳舞健身的老老少少多达百人,非常热闹,大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