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1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吕烽:

把“玩泥巴”进行到底

  图为吕烽和他为自己雕的泥塑像。(陈朝霞 摄)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 毛一波

  

  在鼓楼步行街非遗亭,吕烽的摊位上摆放着的全是大大小小的人像泥塑,初看并不起眼,细看发现这些人像神态不一,形体多姿,在细微的表情中各显风韵。

  

  今年35岁的吕烽不善言辞,不过说起“泥塑”来,来自嵊州的他还是很自豪地表达了对家乡这一传统技艺的赞叹。“我的爷爷擅长泥塑,毕业于中国美院的父亲子承父业从事泥塑这一行当,而我也从小耳濡目染,很自然地学会了泥塑。”吕烽告诉记者,“嵊州泥塑”是嵊州民间流传的传统手工艺,以前县城有条东前街,街前摆放作品,街后就是工场,非常热闹。“嵊州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齐名,是我国泥塑界三大流派之一。

  虽说从小看着祖辈每天雕着泥塑长大,吕烽还是认为科班的学习对自己技艺的提高帮助挺大的。“我八九岁就能独立雕刻出一些作品,15岁又专门到嵊州越风美术学院系统学习素描、油画、雕塑等,还上了摄影课程,这让自己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升。”吕烽说,“嵊州泥塑”的风格是简洁洗练,写意多于写实,没有五六年的积累,是很难雕塑出惟妙惟肖的作品的。

  每次现场为人塑像,吕烽便拿出专门从家乡运来的白石泥,操起刻刀,“玩”起这团泥巴来。“嵊州白石泥细腻洁净,没有大的砂粒,韧性和黏性好,可塑性强。”吕烽介绍,所有的泥巴要经过捣捻加工增加韧性,要保持合适的湿润度,这样便于塑型。然后,抓住雕塑对象的个人神韵,整体把握对方的气质,少则半小时、多则一个多小时,一尊或坐或站、神情自然逼真的人像泥塑便横空出世了。

  除了现场真人泥塑,吕烽还能对着照片雕塑出栩栩如生的人像作品,“对方需要多提供几张照片,正面的、侧面的,熟能生巧,其实不难。”吕烽说,至于各种动物,则是泥塑匠人的基本功,闲来时光,他总是把玩那团“白石泥”,这已经成为他每天生活的重要内容。

  来到宁波3年了,过往的游客常常对他的作品爱不释手,尤其是外国游客驻足流连,惊叹于他的技艺,也让他现场来一尊个人泥塑,然后喜滋滋地千里迢迢带回自己的国家。每逢这时,吕烽就感到挺开心的,“虽然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了3D打印技术,但是它代替不了泥塑。一尊高度写实的泥塑作品体现的是每位作者的构思和艺术功底。”吕烽表示,他打算把“玩泥巴”作为一项事业进行到底,“这是文化的传承,以后有了孩子,只要他喜欢,我也一样会让他继续‘玩泥巴’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