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13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鹅鸭“泳池”养,清了河水又惠农

——水禽“离河养殖”的“镇海样本”

  养在“泳池”里的麻鸭。(余建文 摄) 
  “江南”公司的污水处理池。(余建文 摄) 
  养鸭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
  余建文 制图

  记 者 余建文

  通讯员 程 毅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自古以来,江南水乡的农户习惯了把成群的鸭、鹅放到溪流、河道里散养。但这种传统养殖方式在规模化养殖时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在推进“五水共治”、建设“两美浙江”的当下,越来越不合时宜。

  今年,浙江省提出全面推进散养畜禽和水禽场扩面整治,最大范围清除畜禽养殖污染。探索合理的“旱养”模式,解决水禽养殖对水资源环境依赖的瓶颈问题,实现水禽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在镇海,水禽“离河养殖”模式推行已一年有余,成效明显。鸭鹅不准下河,到底该怎么养?记者带着好奇,一探究竟。

  鸭场污水

  “透析净化”循环利用

  镇海江南家禽育种有限公司位于329国道边,是镇海首家实行“离河养殖”的畜禽育种公司。

  上周,记者走进“江南”公司。养殖场里设了4个人工水池,近2万只鸭子在池里游泳嬉戏。公司总经理于波说,池里的水只要一次注满,通过生态净化,可实现长久循环使用,赶鸭子下河、上岸的养殖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在人工水池旁边有座两层楼高的污水处理池,里面分成4个小池。于波介绍,养鸭污水用管道泵抽上来,经过细筛网,将水中鸭毛滤出,流入水解酸化池,进行大分子降解,而后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使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降解,并经沉淀池泥水分离,这时候,出来的已经是清水了。然后,再流进养殖场外一块10亩的水生植物塘,利用植物吸附COD(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再用泵回抽至养鸭池,实现循环利用。

  于波说,此前,公司将养鸭池污水用自然沉淀方法来处理,效果不理想。后来,他们到多家养猪场、养牛场去学习工业化污水处理技术,再结合鸭子养殖的特性,请专业机构设计研发了这一套治理工艺,建设配套的生物氧化池就花了40万元。经过一年的运行,效果非常好。经过有氧、无氧、生物处理之后,养鸭池的污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经环保部门多次检测,水质明显优于河水。

  在九龙湖镇长宏村的欣腾养殖场,近6000羽绍兴麻鸭在一个大水池里游来游去。养殖场的主人张天标养了20多年鸭子,今年开春,夫妻俩将整个养殖场彻底升级改造。养鸭池是标准游泳池的一半大小,将河水泵入池中,污水从另一端进入埋在地下的处理池,经过沉淀、水解处理等流程之后,排入附近的藕池地消纳。

  区畜牧兽医站站长林维江告诉记者,“江南”公司“生化处理+生态消纳”的高标准处理模式,实现了养殖过程的内部生态循环,但设施投入大,适合大型的养殖场。对普通养殖户来说,欣腾养殖场的方法更为简便,同时实现了河水的生态循环利用和污染零排放,且建设成本低,具有更普遍的推广价值。

  离河养殖

  环保、经济“两手抓”

  畜禽养殖是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五水共治”、农村环境整治的大力推进,水禽养殖的治理首当其冲。2008年年初,镇海全区有600余家大小养殖场,到如今仅剩110余家,今年要全部完成清理、提升,其中水禽养殖约占三分之一。

  镇海区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脏乱散小”水禽养殖场成批关闭,对剩下的养殖场来说,要生存下去,唯有转型升级。从目前来看,水禽离河养殖是必然趋势,做得好,不仅有利环保,还能提升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位于骆驼街道敬德村的绿翔畜禽养殖场,近万只大白鹅离河圈养。经理周朝亮说,场里向象山同行“取经”,实现水资源循环再利用。附近的农户会定期来收集鹅粪,不仅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利于养殖场实施消毒,整体环境的提升对鹅的繁殖、生长都有好处”。经测算,养殖场改造之后,鹅的产蛋量和受精率较以往提高15%左右,病害率则降低了6%。

  “跟以前相比,现在的劳动量大大降低了”,张天标这样说。今年,老张重新盖了鸭棚,底下一层是塑料网眼板,方便收集鸭粪,鸭舍环境大为改观。每隔几天,会有附近的农户到场里清运鸭粪。

  老张说,以前要一天两三次在河里放鸭子、赶鸭子,很操劳,有时候鸭子跑到别人的田里吃食,还会闹出矛盾。“搞了‘离河养殖’之后,麻烦少了,人也轻松了许多”,张天标感慨道。

  政策护航

  构建长效提升机制

  林维江站长说,前不久,镇海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的行动方案》,强调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巡查督查制度和三级网格化制度,全力开展扩面整治。像水禽“离岸养殖”提升项目,经验收合格的,政府部门采用以奖代补方式,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区、镇(街道)和养殖户按照3:1:1的比例分担。

  目前,镇海区“离河养殖”模式已经成为全省水禽养殖整治提升的一个“标杆”,近一年来召开过多次现场会,兰溪、丽水、象山、慈溪等多地同行前来考察学习。

  推行“离河养殖”,不仅需要设施投入改造,之后的运行成本也不得不考虑。于波说,公司建设这套污水净化设施的40万元,自己投入了8万元,其余由政府贴补。设备用起来后,每年要增加电费开支6万元,“今年鸭蛋行情不好,负担还是蛮重的”。

  张天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实行“离河养殖”后,每年要增加电费7000元左右,相当于每只鸭子摊上一元钱,“如果能按农业设施用电的话就好了,能省下不少电费”。

  在畜禽养殖行业,有这么一句话,“放错了地方是污染,放对了地方是资源”。镇海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水禽业搞好了,是对种植业的有力支撑。鸭粪、鹅粪等通过养殖蝇蛆、蚯蚓,把原粪转化为有机肥,用于生产有机果蔬,不仅可实现水禽养殖污染零排放,还能提高肥料附加值。当下,水禽养殖业的升级改造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更需要环保、国土、财政等部门配合和技术支撑,因地制宜,“一场一策”地推进。

  去年,我市出台了《宁波市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达标验收办法》,积极推进扶持水禽旱养,计划到明年,将建成65个标准化旱养禽场(区)。

  水禽养殖业的美丽“转身”,令人期待。  

  相关链接

  我市270余家

  水禽场年底完成整治

  象山九成浙东白鹅实现“岸养”

  如何既能使水禽产业稳定发展,又能确保水体不受污染?这是当下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科技人员探求解决的问题。

  市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畜禽养殖场达标排放的标准,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存栏1500只以上水禽养殖场的扩面整治,涉及水禽场274家,计划今年年底完成这项任务。

  象山是水禽养殖大县,饲养量最高时达316万只。无水不养鹅、无水不养鸭,由此带来生态环境破坏的日趋严重,老百姓怨声载道。在市畜牧兽医局指导下,象山县探索“水禽岸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水禽岸养”就是将原本饲养在河道、池塘、水库里的白鹅、鸭子等水禽“乔迁”到陆地,利用小水池、喷淋等方法为水禽提供饮水及梳理羽毛等用水,并通过建立粪污处理系统,避免养殖粪污对水源水质造成污染。

  “水禽岸养”使养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域水质变清,而且使水禽的成活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试验结果表明,浙东白鹅种鹅成活率提高5%,产蛋率提高2%,受精率、孵化率分别提高3%和0.8%;经测算,岸养1000只浙东白鹅种鹅比传统养殖增收3万元左右。

  “水禽岸养”加上科技元素的注入,使象山养殖业再一次风生水起,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效益“双赢”。截至目前,象山县推广浙东白鹅、蛋鸭等水禽岸养近25万只,其中浙东白鹅种鹅岸养已达到90%。与传统养殖比较,“水禽岸养”每天可减少50吨粪便、250吨污水排入水域,可使全县60多处河道、池塘、水库免受污染。

  目前,象山仍有水禽保留场128家,保留存栏水禽65万只,水域环境污染隐患依然存在。为此,该县将对大塘港等重点流域进行重点突破,全面推广水禽岸养,并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的试验与研究,助力“五水共治”和创建“清三河”达标县。

  (孙吉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