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柯 当前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诚然有其自身科技的巨大推动,但更是互联网思维的魅力所在,这种思维为政府提升服务功能、有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路径。 互联网思维中最核心的是用户思维 其本质内容是指价值链各个环节都要从“以用户为中央”的角度考虑问题。“用户思维”就是“用户至上”意识,它所包含的意义价值不可低估。 首先,“用户至上”意识符合当下的消费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以说,以前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渐告结束,千篇一律的流水线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拉开档次、个性化定制消费渐成主流。从我国消费领域的“供需错配”现象可以看出,这几年产业转型之路,没有真正从顺应、引导现状需求的角度去推进,没有真正通过消费这一终端倒逼出微观经济主体的潜力和活力。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现实,导致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国人到海外爆买“冰火两重天”的怪象。因此,在今后的产业转型中,要以“用户需求、用户满意”为导向推进,最终形成“供”“需”相匹配的新经济结构。 其次,“用户至上”意识能够加速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落后产能不仅给产业转型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且给城市建设带来了“破窗效应”。为此,要建立公开公正的“亩产效应”综合评级排序机制,结合区域产业结构和企业规模特点,综合考虑亩均产出、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单位排放等指标,建立分类分档、公开排序、动态管理的综合评价机制,建立倒逼机制,盘活闲置低效的土地、厂房、楼宇资源,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要素资源向效益好、带动力强的企业和行业流动。 第三,“用户至上”意识有利于形成定制消费的区域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内容。宁波有23.7万家小微企业,占企业总量的94%,在产品多样性供给上,宁波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为此,政府在支持有条件企业走高端化、定制化的市场发展之路的同时,要通过各种企业联盟、行业协会将宁波众多中小企业连接起来,加强全链条、跨行业的协调融合能力,将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潜在优势变成产业转型的推动优势。 互联网思维中最具颠覆性的是平台思维 其理念基础是开放、共享、共赢,最终成效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产业链的立体式重构。“十三五”时期,宁波提出要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全力推进“一圈三中心”建设,而平台化发展不失为一条好途径。为此,要特别重视搭建三个方面的平台: 其一,要搭建技术支撑平台。政府要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以产业联盟、产业研究院的形式,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要大力发展能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集成供应商,从而在政府和企业两大技术服务平台“同频共振”下,催化制造升级,加快产业转型;要紧紧围绕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新材料科技城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专业领域科技市场的培育壮大,催生出一批崭新的科技成果、优质项目和优秀团队。 其二,要搭建资金对接平台。完善服务于创业创新的科技金融体系,整合各类金融资源要素,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科技信贷融资,发挥市场和财政资金的协同精准扶持作用,在重大产业功能区、企业密集区、高校集聚区等创业创新活跃区域,全力打造若干“智力+资本”集聚转化大平台。 其三,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要结合“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在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推进行政审批由“重审批、轻管理”向“优审批、重管理”转变,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完善监管措施,明确监管责任,全力打造激活市场主体、快速审批程序、服务投资平台、最利发展氛围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 互联网思维中最值得首肯的是极致思维 其内涵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逾越用户预期。追求极致实际上就是一种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是令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保障。宁波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从“制造”向“智造”跃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一批高精尖技术装备和平台,还需要一批立足岗位孜孜以求的“大国工匠”,更需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崇尚工匠精神的风气。 打造工匠精神,就政府层面来说,可以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要强化专注专业定力。在政府考核中,既要关注一个区域引进了多少优质项目,更要考量在这个区域内存量企业的发展状况,更加关注为现有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所需的精细化服务;在企业评价中,要建立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权重上要加大对企业的主业发展、技改投入、品牌建设等方面的评价比重;在人才发展上,既要积极引领职业院校走向校企合作,课堂与市场衔接、课程开发与企业需求相融通的创新发展之路,培养更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也要努力打通科学合理的工匠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术评价考核体系,加大对能工巧匠的嘉奖力度。 二是要强化容错机制的建立。加快转型升级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对失败要有包容心,政府要对转型升级的“试水者”抱有一定的宽容度,给予他们敢于探索的良好氛围和机制保障,让企业多一点耐心坚守,把“匠心”融入到研发上、技改上、品牌建设上。 (作者为江北区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