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20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力洋孔村:

青山古树下,“触摸”孔子文化

  (厉晓杭 摄)

  本报记者 厉晓杭      

  盛夏,漫步宁海力洋镇力洋孔村,古朴之风扑面而来。古树、古屋、古井,仿佛都在述说着悠久的历史,犹如一方世外桃源。

  力洋孔村背靠茶山,桃花溪环村而过,这里古迹众多,至今保留着深厚的孔子文化。据孔氏家谱记载,力洋孔村先祖是孔子嫡系第55代孙,最初从福建迁到胡陈中堡溪,后又在明朝洪武年间转至力洋孔村,至今已有600余年。

  漫步村中,儒家的文化味很是浓郁。“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了孔子语录,时时警醒自己。

  溪水潺潺、竹木葱郁,原生态的乡村美景使得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近年来,力洋孔村民宿经济发展迅速,周末时常人气爆棚。“希望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带领村民在家门口致富的同时,让孔子文化和儒家思想得到传播弘扬。”孔子第76代传人、村党支部书记孔令柯如是说。

  

  “小而美”的世外桃源

  沿着风景秀丽的力洋水库一直向前,到底便是力洋孔村。

  这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落仅有1.8平方公里,居住着160余户人家近500人,孔姓占八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清晨鸡鸣狗吠之声不绝于耳,袅袅炊烟升起,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在这里清晰可见。

  尽管村子小,可这里的一草一木皆有故事。仅从村口的大枫香树中便可窥一二。树干上,古树木牌所标树龄已达660年,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孔令柯介绍,村里的古迹众多,不仅有百年古树,还有一口500多年历史的古井,以及100多年历史的石碾。

  村中的孔庙祠堂则是另一大特色。翻修过后,这里已经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重要的文化活动都在此举行。祠堂二楼的一个小间内,有几排书架,上头摆着《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书籍。闲暇之余,村民也时不时前来熏陶一番。离祠堂不远处,村里特意开辟了孔子文化广场。广场内立有孔子石像,旁边还特意建了一个可供孩童读书的毛竹屋,书卷味十足。

  时至盛夏,环村而过的桃花溪边,时有村民和游客前来感受清凉。前不久,宁海县改水办对力洋孔村进行二次水改提升,村里新建的饮用水源就在桃花溪边。

  “游客越来越多,有时候水压不够,民房里三楼的水出不来,一到周末用水都成问题。”孔令柯介绍,新的水站建好后,从桃花溪边引水,水源通过沉井、过滤器、增压泵,经过处理,输送到村民家中,游客接待基本不成问题。

  孔子文化的守护者

  古代女子的成人礼叫笄礼。前不久,力洋孔村便举办了一场女子成人礼,希望唤起更多年轻人追寻中华文化之根、礼仪之源。10多位“笄者”身穿传统服饰,通过“加笄”“吟诵”等仪式宣告成年。这样一场庄重的成人礼,是对女子的美好祝愿。

  学界一般将有关孔子后裔的聚居地,根据南北方向,称山东曲阜为北孔,浙江衢州统称南孔。一直以来,力洋孔村村民恪守祖训,崇儒重教,他们怀着虔诚和热爱,不遗余力,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早在2013年,村里就办起孔子文化节。来自浙江孔氏后裔各个集聚地的南宗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其他省市和海外的孔氏后裔近800人齐聚力洋孔村,共同祭奠祖先,盛况空前。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文化仪式,让更多人传播弘扬儒家文化。”孔令柯说,开放与守护并重,开发与保护并存,经济与文化互动,是大家一直所努力的目标。如今村里每个月都定期举办两次文化活动,逐步聚集起人气。“前阵子我们刚刚办了‘无我茶会’,在葡萄架下喝喝茶、聊聊天,好不惬意!”

  村民王义芬感慨:“以前村子地方偏,交通不便,年轻人都喜欢往城里跑,现在村里经济发展起来,很多年轻人都返乡创业,大家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