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张立)“五水共治”工作治水成效如何?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补齐?昨天,海曙区召开全区“河长制”工作推进会,晒出了治水短板清单,并据此对症下药,重拳出击破解难题。 “五水共治”工作开展3年来,海曙区先后投入2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水质提升、管网升级改造、居民宣传教育等,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内河水质黑臭时有发生,河道保洁养护缺位明显,涉水不文明行为高发等突出问题,是摆在眼前急需解决的种种短板,也是接下来的治水重点。”海曙区相关领导介绍,最新一次的辖区内河水质检测数据显示,受检测的59条内河中,仍存在较多Ⅴ类和劣Ⅴ类水体。同时,截污纳管不到位和打击偷漏排行为不力,也造成了近期“三河”反弹隐患。 面对治水短板清单,海曙立下治水“军令状”,其中第一条就是确保在两年内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为此,海曙区治水办按照“一河一策”的要求,在内河治理中探索采用PPP模式和BOT模式,提升水体整治项目科技含量,实行劣Ⅴ类河流(段)销号行动。同时,开展“清三河”反弹隐患排查拉网专项行动,逐条检查36条“垃圾河、黑河臭河”,消除其反弹隐患,制定排污口“作战图”,查清沿河各类面状污染源,落实河道保洁长效措施等。 污泥不除,浊水难清。今年,海曙提出了清淤21万立方米的年度目标。为此,海曙区一手抓截污纳管提升行动,全面排摸全区管网结构、布局等,有步骤地开展管网建设改造;一手打击水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多部门执法形成对泥浆、污水直排、漏排,私接雨水管网等涉水违法行为的高压严管态势。 此外,为深化“河长制”责任落实,海曙今年还将层层健全实施“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并推出“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时公布河道治理信息、水质监测数据,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