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永均 通讯员 邵慧伦 政府买保险为甬城装上“安全阀”,率先导入公私合伙制,创造全国同类项目审批新速度……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做法,吸引了国内媒体的目光,改革创新正成为“宁波号”经济列车前行的助推器。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2013年年底举行的中共宁波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明确了141项经济体制改革任务。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放手该放的,管好该管的”,围绕这条主轴,宁波经济体制改革铺开了波澜壮阔的画卷。 “三天前递交资料,今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现在办理效率比以前高多了。”接过2016年我市首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宁波轨道交通宁兴置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叹道。此项改革推出以来,宁波已发放营业执照12万余份,办照时间由一个月缩减至两三天。 两年多来,我市大刀阔斧推进简政放权。市级部门行政权力由过去的1.03万项削减到4189项,削减幅度接近60%;全面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在2014年公布保留949项行政审批权力事项基础上,2015年进一步对135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清零”;深入推进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去年开工的154个项目,施工前审批时限平均比法定审批时限节省约188个工作日。 拆除“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隐性壁垒,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加快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融资改革,今年已入库项目139个,拟引入社会资本1900余亿元;制订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社会事业的意见》,配套推出教育、医疗、民政等子领域的改革性政策;推动国有企业“瘦身强体”,2014年以来累计盘活资产360亿元。 深化城市住房体制改革、探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落实重大创新布局、巩固提升港口开放优势……在江北,白沙街道正大路成片危旧住宅区改造项目签约率近100%;在江东,全国罕见的众创空间综合体“盛世方舟”在此落户;在奉化,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破解了农户融资难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下,一系列重大改革势如破竹。这些改革的密集推出,为宁波应对经济新常态,积蓄内生发展动力和强筋壮骨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创业创新浪潮喷涌而起。 两年多来,宁波经济体制改革行动之迅速、力度之大令人惊叹。截至6月底,全市经济体制改革领域共有79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正在推进实施,其中国家部委批复58项,省级21项。 今年,又有一批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重大改革项目摆上日程,包括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等。宁波经济体制改革正快马加鞭,为新常态下经济高质量增长注入源源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