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2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暴力:微观社会学这样解释

  《暴力: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
  [美]兰德尔·柯林斯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6月
  
  柯林斯是当代伟大的社会理论学家之一,对宏观与微观社会学都有深入的研究与建树。他所提出的互动仪式链理论,结合了涂尔干的仪式理论、韦伯的冲突理论和戈夫曼的微观研究方法之精髓,被视为微观社会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如何应对愤怒的公众》
  [美]劳伦斯·萨斯坎德,帕特里克·菲尔德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7
  人们为什么愤怒?又如何应对愤怒的公众?两位作者深入研究、总结几十年来历次重大危机公关事件,解答人们为什么愤怒,并首倡互利方法应对愤怒公众的六大原则。
  《信任与暴力———试论现代一种特殊的局面》
  [德]延恩·菲利浦·里姆茨玛
  商务印书馆 2016.4
  本书中,作者探究了以下问题:现代怎么会孕育滋生最糟糕的暴力现象?现代唾弃暴力的程序超过以往任何社会形式?本书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把残忍、残酷和暴力作为现象予以分析,拓展了我们对信任、暴力和权力之间关系的理解。
  (图书信息由宁波市新华书店提供)

  朱晨凯           

  

  柯林斯的《暴力: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一书所传达的理论,综合采用了民族志观察及文本、影像与图片分析等方法,其中许多证据都仰赖于摄影与摄像技术的发展。书中包含柯林斯本人多年以来的个人观察及谈话记录,甚至还有他对雇佣杀手的直接访问。在恐怖主义暴力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与难题的当下,本书的理论价值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首先,本书将暴力情境而非个体背景作为分析的核心。谈及暴力,我们最先关心的往往是施暴者与受害者究竟是谁,而常常忽略了暴力发生的具体过程。过去的暴力理论,虽然能够通过宏观数据与背景分析给出暴力的大体趋势,却也难以解释几个问题:究竟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的“暴力个体”,例如贫穷的年轻男性和宗教极端分子等。为什么有些看起来与暴力无缘的人,却会在特定情形下作出暴力行为?为什么绝大部分人即使满足“暴力个体”的条件也并不会行使暴力?

  其次,本书对暴力的情境进行了分析。柯林斯认为,没有暴力的个体,只有暴力的情境。暴力情境能够适用于不同个体,“暴力个体”却并不适用于不同情境。这一结论可能有些出人意料,也挑战了人们对于暴力的传统认知。柯林斯认为,人类的本性并不是触发暴力,而是在互动中逃避和弱化真正的暴力;因此,与其说社会制度的主要功能是阻止暴力,倒不如说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鼓励暴力乃至将其制度化。这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警察与军队中的种种纪律;个体表演型暴力,如拳击、跆拳道与击剑比赛等,和其他团体竞技体育,如冰球和橄榄球等,它们有自己的规则,保障暴力能够在界限内。

  柯林斯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对暴力的认知存在一个误区:暴力一定是坏的、不利于社会的、违反规则的;反之,如果暴力符合社会运转的需要与规则,或是以娱乐形式呈现出来,那么大部分时候都不会被认为是暴力,或是会被认为是“好”的暴力。这种“一刀切”的分类,模糊了暴力的本质,更令我们对暴力和“暴力个体”形成了一种偏见。

  柯林斯指出,不同形式的暴力有着共同的特点:暴力实施者必须克服情境中的紧张与恐惧,才能顺利实施暴力;有些暴力会去寻找软弱的受害者;有些暴力会通过制度化的规则与纪律来压倒紧张与恐惧;有些暴力会从围观者身上汲取情感支持;有些暴力则会通过双方的心照不宣来让暴力成为一种表演。暴力情境的互动结构,决定了情感能量最终只能流向少数群体。因此,无论是集体斗殴、校园霸凌、街头骚乱还是现代战争,能够冷静而高效地实施暴力的“精英分子”,始终只占全部参与者中的一小部分。

  此外,本书传达的暴力微观社会学理论,也有乐观的一面。最具威胁性的冲突并不会导致暴力,大部分时候,双方都能保持对等:他们会怒发冲冠,也会虚张声势地互相威胁。这些冲突都会无疾而终,因为它们无法绕过冲突性紧张这一障碍。微观互动理论指出了需要克服的情境条件,并为普通人提供了在生活中受到威胁时该如何脱身的微观行动指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