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四明周刊·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7月22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琴的番茄

  夏 真

  

  阿琴,黑黑、壮壮的长相,是一转身就会淹没在人群中再也认不出来的那种人。她开着车给我们小区送了好几次自己种的水果番茄,我没有记住她只记住了她的番茄。如今超市里的番茄总是一副半生不熟的死相,吃起来味如嚼蜡。但是阿琴的番茄酸酸甜甜的,咬一口满是鲜味。用大家的话说,是“老底子的味道”。所以,常常她的车子一到,几分钟内番茄就被一抢而空。

  阿琴的番茄为什么这样好吃?我好奇,于是约上几个朋友直奔她的农场。农场离我们小区不远,在九龙湖高速出入口东过去三百米的地方。老远,我们就看到了一块长红幅:水果番茄开摘啦。风一吹,呼啦啦的挺吸引人。不时有车子停下买番茄、买西瓜———她的西瓜也很特别,是吊起来的,很小,大概3斤一个吧。不少人一箱箱往车子里装,应该是回头客吧。

  路边就是那些超好吃的西瓜番茄大棚,她说是为了防虫子才种在大棚里的,下面铺的都是有机肥。你是番茄种植大户吗?她笑说,不是,这是去年农科所同志特意推荐的,说你水稻收割上来后田闲着,正好套种;这个品种好,全宁波只有两三家。

  我们这才发觉右边有水稻田,然而与我们以往看到过的水稻不同,竟然是种在帐子里的,好处就是不用打农药。那么,你是种粮大户?她又笑,也不是,我是搞园林的,前几天刚中标了一个项目,1200万,喏,路对面是我的苗圃,有350亩。说着她掏出一张名片,居然是一家园林公司的董事长。百变女人啊!真让我们刮目相看了。

  阿琴的身世很有戏剧性,她只读过3年书,但聪明好学吃苦耐劳,18岁就学得一手好园艺,经她嫁接的植枝成活率高得惊人。许多人相中阿琴,纷纷前来提亲。其中一个介绍人说,男方在镇海炼化上班。一听“镇海炼化”,她心动了。到结了婚才知道,对方倒是在镇海炼化上班,不过是在工地上推小车做临时工的,而且老实木讷得一塌糊涂。木已成舟,两个儿子也出世了,为了支撑起这个家,阿琴仗着一身好手艺出去闯荡世界。听说老家有一个兄弟在黄石市政府当官,她就请人写了一封介绍信找上门去。那个兄弟见来了家乡人也挺热情,陪着她到政府大院四处参观,她一看,两边的广玉兰长势喜人,情不自禁央求道:让我剪几枝好吗?那位兄弟也豪爽,好啊,我们正要找人修剪呢。阿琴把修剪下来的树枝运到小客栈,仔仔细细去枝剪叶,一整夜拾掇出整整一蛇皮袋,拉到园林处卖了1000元。那可是上世纪80年代初,发了大财啦!    

  从此,她由一个技术型人才变身销售型人才,奔波于湖北与浙江之间,生意越做越大。

  现在,年过六旬的她成了一家园林公司董事长,拥有包括四套别墅在内的丰厚家产。两个儿子都已长大,一个主内一个主外。我们去的那天,大儿子去杭州开会了,小儿子与她一样,也长得黑黑的,但言谈举止很儒雅,刚刚中标拿下的那个大项目就是他一手操作的。老实的老伴则忙于自己擅长的种植,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拉着一车子自家种的菜送到工地上去。

  “我种番茄、西瓜,不是靠它们赚钱,主要图个开心。”阿琴说得很诚恳。我想,每当有人称赞她种的番茄、西瓜好吃,阿琴是会有成就感的。听说有次某知名大商场慕名前来购买番茄,其中有个女的很是刁蛮,用轻蔑的口气将番茄贬得一钱不值,阿琴起初还耐着性子,后来她也任性了一把:不卖了,老娘今天就不卖给你了。任凭同去的几个人如何讲好话,她就是不卖。

  你可以无视我但不可以轻视我的番茄!

  现在,你还敢轻慢任何一个走过你身边的人吗?也许,与你擦身而过的衣着普通长相平常黑不溜秋的那个人,就是一个千万富翁,就是一个身怀绝技的人,无论他是卖番茄的还是卖杨梅的,无论他是摆了个煎饼摊还是修鞋跟什么的,他们的内心兴许比你我还要高贵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