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7月28日澎湃新闻报道:河南开封高考生王文涛录户口时,因派出所失误,年龄被多录10岁。他与父亲奔走6年,却因没有出生证明而一直无法改回。求助媒体后,民警登门道歉,向周边邻居等进行走访调查,收集证明资料。目前,王文涛的年龄已被改回。 点评:苦苦奔走6年,居然没个说法;一经媒体报道,竟能“一夜纠错”。何以如此?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事情解决了,但不能放过那些推诿扯皮者、麻木不为者,应该对其严厉问责。 @周不眠:动动鼠标的事情啊,就是懒。 @甜品皇后:为何设置这么多门槛,事实很清楚啊。 据7月28日《华西都市报》报道:四川自贡富顺县清辉村村主任张玉仲非党员,平时“兼职”当风水先生,经曝光后被推到风口浪尖。张玉仲决定辞职,风水先生也不做了,他认为“替人看风水、做道场是兴趣,与工作不冲突”。 点评:作为村主任,就算不是党员,三天两头忙着看风水、做道场,影响也不会太好。再说,受村民票选上任,若不能一心一意为村民服务,还不如有点自知之明主动辞职,专心去做风水先生。 @陈艺斌啦:前提是该做的事都做好。 @安祥飞:有些当官的把风水看得比啥都重。 据7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高校的校友捐赠工作,主要是由学校行政部门主导。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校友邱季端将自己收藏的6000件古陶瓷捐赠给了母校,引发了考古文博学界的质疑。有业界人士称,这6000件藏品中有不少“赝品”。 点评:行政主导,难免会有“随意性”:接受谁的捐赠、怎样回报捐赠者?往往缺乏统一标准。如果决策有问题,执行者也很难说“不”。“赝品”需要专业鉴定,高校也要有公开、透明的捐赠规则。 @墙头草22:高校不能太追求名利。 @我就喜欢混吃混喝:凡有捐赠,高校都是“高度重视”。 据7月2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随着互联网直播平台的兴起,“网红”越来越受到年轻人欢迎。义乌某职业技术学校为此专门开办了电商网络模特班,希望通过专业的演艺培训,将学生打造成符合市场需求的“网红”。 点评:“网红”是怎么走红的,很多时候连“网红”们自己都搞不明白。这就是“网络经济”的一大特点,也说明“网红”无需刻意培养,市场是最好的大学,受众是最好的教练。 @象牙大菠萝:是种创新,值得尝试。 @顾总督:很多表演专业就可以,不必另外开个专业浪费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