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炜宁 看病、养老、上学、社会治安、食品安全……宁波注重从群众关注的焦点、市民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出了一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点改革,为新常态下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给社会增添了温暖的底色。 医保待遇年年提升,鄞州区失业人员唐女士对此有着切身感受。她在2007年做过肾脏移植手术,术后每月上万元的抗排异治疗费用曾经是一家人的沉重负担。近10年来她个人负担的比例越降越低。在刚过去的医保年度里,9.1万元医疗费用,她最终负担7000元。 医保综合减负雪中送炭,2008年以来市区职工综合减负金额累计达8.8亿元,39.6万人次受益。去年推行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在居民医保、新农合基本待遇的基础上,又为符合政策的城乡大病居民提供50%至60%的合规医疗费用补助。今年又传来利好:个账历年余额的支付范围进一步从医保目录内的个人支付部分扩大到医保目录外的自费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材料。 掏50元就能签下家庭医生一年的保健服务,无医保居民也只需100元。宁波已有35.8万名居民尝鲜,由自己选定的家庭医生及团队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等服务。通过“互联网+”,全面改善市民就医体验。全国首家云医院落户宁波,上千名医生在线开设了高血压、糖尿病等13个云诊室,药品可配送到家。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家庭医生和专家协同诊疗的线上服务。 我市建立了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段教师交流工作。加快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推进“名校集团化”,打造“城乡学校共同体”,以城校带乡校、以强校带弱校、以名校带新校,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深化中考中招改革,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深化普职融通试点,努力让不同潜质的学生都有展示才智的舞台。深入推进国家级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建立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 宁波是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面对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市先后推出了一批重大养老机构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全市建有245家养老机构,平均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3.6张,基本扭转了城区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的局面。与此同时,分布在全市的2308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解决了居家养老的难题。 网格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主要依托网格管理人员,按照网格工作事项类别和标准,开展日常巡查和走访,为社区居民提供组团式服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把创新社会治理和加强基层基础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重点项目来抓。以镇海庄市街道为例,全街道被划分为189个网格,每个网格配置一名网格长、一名联村网格指导员、一批网格员,此外还吸纳法律、城管、调解、文体、帮扶等社会组织作为辅导力量,参与到网格服务中来,满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诉求,提供一站式服务。 这些民生领域的改革,给社会增添了温暖的底色,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