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政治纵深·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才为翼 振翅高飞

企业技术创新团队为创新驱动装上“智能芯片”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超级电容器研发技术创新团队技术领头人在生产线上与公司员工讨论生产技术问题。
  公牛集团技术人员进行插座耐压测试。
  金鑫粉末冶金技术创新团队的技术人员正在调试。

  本报记者 周 琼

  通讯员  任 社

  实习生  冯 婷 郑 伊

  转型发展,人才为先。

  2011年,在谋求转型破局的过程中,我市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将培育企业技术创新团队,作为培养、吸引和凝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式。

  在企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栽下梧桐,翩然凤来。“高大上”的团队和人才集聚而至,“接地气”的草根研发人员茁壮成长,多支技术创新团队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项技术创新成果在我市各地加速转化,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我市的经济发展正装上“智能芯片”。

  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在制度护航、服务保障下,近5年,陆续有200支团队获评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集聚人才,共享资源,借脑转型,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企业技术创新团队俨然已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助推器,仅在2015年,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所在企业销售利润就达到250.73亿元,同比增长43.92%,其中主导产品销售利润为219.73亿元,占总利润的87.64%。

  政策推动 为团队创建送上“雨露阳光”

  要打破以往技术创新单打独斗的局面,需要以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以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院士工作站等为依托,聚合科技人员,捏指成拳,推动科技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换和新技术应用,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2011年6月,宁波市出台《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开启了以创新人才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团队建设工作。

  《管理办法》中对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给出了具体的标准:团队所在企业研究开发产品的能力要达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团队核心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原则上都要求为研究生以上学历、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在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成果转化中,团队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以及在行业和产业链中能产生重大影响和领先作用。“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在创新能力、人才队伍、支撑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有一系列严格的要求,总的要求是该企业的产品和创新能力要在全国同行中有较强的竞争力。”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当然,对于这些足够努力也足够优秀的团队,我市也捧出实实在在的诚意: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进行攻关研究,对每个入选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给予连续3年、每年20万元的经费扶持;财政科技资金和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向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倾斜,优先吸收他们参与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标准制定、重点工程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团队所在企业的产品,符合政府采购产品目录和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同等条件下实行政府优先采购。

  对于优秀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我市各地还纷纷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如《宁海县人才奖励办法》中规定,“宁海县优秀创新团队奖”由县委、县政府发文表彰,县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对获奖团队一次性奖励人民币10万元,对各类符合条件的团队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有一定比例的财政科技经费补助;北仑区在2012年出台“1+N”人才系列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加大了对企业创新团队的扶持,每年安排创新团队专项经费,对相应创新团队给予配套扶持。

  有了政府的全力助推,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在四明大地上茁壮成长。

  截至目前,我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已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和区域两个维度的“全覆盖”:11个县(市)区和5个重点开发区相关企业,全部有了自己的优秀技术创新团队;同时,创新团队的范围覆盖也十分广阔,既包含了光机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又包含了纺织服装、建筑工程、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在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又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精准服务 消除团队“成长的烦恼”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企业创新团队的组建和成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科技人员的稀缺、技术壁垒的隔绝,都是成长中不得不面对的“烦恼”。

  在宁海县,当地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帮助企业建立各类平台,并打通从院士工作站到企业研发中心、毕业生实习基地等技术互通渠道,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更为开阔的视野和通畅的成长通道,各类引才育才平台的建设也帮助创新团队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生物产业园、模具产业园等产业配套齐全、技术装备先进的国际一流平台,更是有效破解当地不少创新团队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技术瓶颈问题。

  在奉化,政府助推企业和高校达成“校企联姻”、“院企联姻”,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3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和当地企业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开展项目合作、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的“产学研联盟”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

  在北仑区,创新团队更是成为当地企业和政府重点“呵护”的对象。当地把创新团队企业作为重点对象提供重点服务,设立人才服务直通车,为团队提供一条龙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引进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海天塑机、永发集团的创新团队骨干人员落户和子女入学有困难,当地政府立刻伸出援手;能之光、雪龙集团等创新团队骨干人才初来乍到,就享受到了人才公寓,解决了企业和团队骨干人员的后顾之忧;以创新团队为重点,当地组织选送技术人才参加各类进修,东方电缆、海伯机械、永发集团团队带头人到美国、德国等地培训;与北科大联合举办冶金硕士北仑班,与温医大联合举办生物医药硕士北仑班,与浙工大联合举办HR高级进修北仑班,仅最近三年,当地就有创新团队骨干技术人才120余人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有效提高了创新团队的整体素质。

  在市级层面,市人社局更是有意识地将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培育与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与专家工作站设置、吸引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海外工程师计划、高校毕业生人才开发“百千万工程”等人才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精心打造海外引才平台、人才科技周等各类引才育才平台,通过开展创业创新大赛、海外人才智力合作交流、校企对接洽谈、各类高端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为创新团队集聚人才提供着坚实的支撑。同时,我市也通过各种方式提升人才创新能力,近年来,已组织四期创新团队骨干研修班,共58家单位参与,受训人数达127人,而从2011年至今,同时还有61家创新团队的324名技术人员接受政府资助,攻读工程硕士学位,补助金额达509.75万元。

  硕果累累 经济人才效益双获丰收

  政府搭台,企业扶持,团队创新。成长之路一路行来,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交出了一份可谓硕果累累的成绩单:吸引各层次优秀人才9906人,获授权专利合计13455项,其中发明专利数合计2141项,主持(参与)了477项国际国内行业标准的制定,仅2015年,这些团队所在企业产品销售利润就达250.73亿元。

  记者了解到,2015年度,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所在企业销售利润同比增长43.92%,其中主导产品销售利润为219.73亿元,占总利润87.64%。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所在企业销售利润和主导产品销售利润均大幅提升,创新成效可谓十分明显。舜宇集团舜宇光机电一体化研究创新团队通过本创新团队的努力及依托单位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果断决策,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首次进入财富中国企业500强,2015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07亿元,又一次获得突破,首次跨入百亿级企业行列,公司市值也突破了二百亿港元。公司部分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车载镜头全球市场占有率居第一位,手机摄像镜头与手机摄像模组市场占有率达到国内第一位、全球第二位,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光电企业。

  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创新团队的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成效提升也十分明显,截至2015年年底,我市各地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专利授权数量大幅提升,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共拥有授权专利13455项,比2014年增长37.88%。其中发明专利数为2141项,占比高达15.91%,同比增长54.58%。企业技术创新团队不仅在科技研发上得到重大突破,还致力于将研发成果应用于实践。奥克斯集团有限公司节能环保健康空调关键技术创新团队2015年授权专利达300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66项;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创新团队于2011年入选宁波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后,围绕技术创新团队建设任务书的目标进行创新优化,企业技术实力不断提升,团队获得快速成长,引领了厨电行业的发展。2015年方太“蝶翼环吸仿生油烟净化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得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项目产品实现油脂分离度高达95%,常态气味降低度达97%,均远高于行业标准。同年,该项目产品凭借革命性的蝶翼环吸技术及其高效环保、节能舒适的好效果,获评首批中国吸油烟机“高效净化环保之星”产品、人民网“创新产品大奖”、“中国家电艾普兰产品奖”等荣誉。

  在技术创新团队的推动下,我市企业还在全行业中具备越来越强的话语权,并引领企业行业技术标准不断升级:2015年我市各企业技术创新团队总共主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2项。截至2015年年底,共主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33项,行业标准409项,创新团队在制定行业标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在省、市、行业范围的制定标准情况数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宁波东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创新团队在参与或主持制定企业技术标准的方面实现重大突破,2015年,共参与或主持制定了4项国际标准、10项市级标准以及90项行业标准,使得该公司在齿轮行业始终保持领导者地位。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近三年共投入研发资金达1.55亿元,以第一起草单位的身份主持制订行业标准3项、主持起草国家标准2项,拥有授权发明专利91项,获软件著作权6项。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公司共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项。

  伴随着创新团队的一路成长前行,所在企业的整体形象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截至2015年年底,创新团队所在的企业总共获得192个自主品牌数,比上年增长26.32%。其中,中国驰名商标数为40个,中国名牌产品数为32个,浙江名牌产品数为120个。全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的成长,所在企业品牌的提升,同时带来的还有对同类人才的集聚效应。全市企业技术创新团队从自身需求出发,不断吸纳国内外高层次技术人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已经成为全市企业大力引进集聚人才的标杆和领头羊。截至2015年底,我市200家创新团队总共吸引各层次优秀人才9906名,其中核心成员数为2329人,占比达到23.51%。团队所在企业正通过对人才的引进,不断优化着创新团队。

  根据《宁波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十三五”期间,宁波还将培育和建设200个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机制灵活、持续创新能力强、创新绩效明显的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这些团队将肩负起科技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应用、新兴产业推进的任务,助推企业和地方转型升级步伐,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插上“隐形的翅膀”。

  本版供图 周 琼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