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2016奥运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13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8岁进入省队

曾因尾骨裂缝差点落选

  三年前汪顺畅游剡溪后的合影。(周力 摄)

  记者    林 海

  奉化记者站 黄成峰 严世君

  通讯员   方 叶

  

  “感谢朱导,感谢队友,感谢对手,所有感谢在心里,无法形容,愿你们的支持,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昨天的决赛结束后,汪顺在自己的微博上这样表示。

  昨天的决赛进行得惊心动魄,前面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的汪顺奋起直追,在最后一种泳姿———自由泳中发挥出色,超越包括世界纪录保持者罗切特在内的众多高手,拿到了一枚宝贵的铜牌。这是宁波的游泳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第一次获得奖牌,也是中国男子混合泳项目史上首枚奥运会奖牌。

  少年老成

  1994年出生的汪顺,2000年开始练习游泳,两年后进入省队,从此便难得回老家一次。熟人见他,往往第一句话就是:“又长高了啊!”如今,身高1.92米的汪顺,已经是一名帅气的小伙子。在中国游泳队里,他是亚洲纪录和全国纪录保持者,男子混合泳项目的中国第一人。

  汪顺在省体校选拔时,曾因骨龄检测尾骨稍有裂缝,差点被退回,后经宁波方面与省体校的教练多次沟通、协商,最终才留下来。在宁波走训期间,汪顺的父母为全力支持、配合他的训练,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接送儿子。后来去了省体校,他们每周去看儿子一次,这样一直坚持到汪顺进入省队。

  2009年开始,汪顺被朱志根教练带到了中国游泳队的二线队,随其他队员一起到云南海埂进行集训,此后又到澳大利亚进行了长时间的集训,主攻项目是中短距离混合泳。个人混合泳属个人全能项目,换句话说,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这四种泳姿不仅都得会还都要练好,而且必须在某个项目上成绩突出。汪顺在四种泳姿中比较强的是蝶泳、自由泳。多年来,在朱志根的指导下,汪顺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

  畅游剡溪

  2013年9月16日,沈阳全运会上的5枚游泳金牌得主———汪顺回到家乡奉化。在跟奉化市委书记张文杰聊天的时候,汪顺提出两个愿望:一是非常想念小时候在奉化萧王庙的剡江里嬉水的日子,想在家乡的河里再游一次;另一个是想去民工子弟学校,为孩子们上一堂水上安全辅导课。奉化市人民政府官方微博“@奉化发布”第一时间发布了这条消息。之后,“@奉化发布”又补充发布了一条风趣的内容:“汪顺在奉化下河游泳,能游多快呢?到时候来看帅哥的美女会不会在岸边爆棚啊?家乡的河很清澈,也请帅哥放心。”

  下午3点多,汪顺真的下河了!奉化冬泳队的数十位游泳爱好者,也一同跃入剡江。

  “这里的水还是那样清澈!”汪顺说,在他的童年记忆里,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和小伙伴一起在剡江边嬉水,那水非常透明、清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离开家乡去了外地,忙于读书、训练、比赛。这次,终于有机会再到“母亲河”里畅游一番,感到十分痛快。

  当天,汪顺还来到了奉化市向阳民工子弟学校,这里有近2000师生,许多孩子来自外省。汪顺将打印好的一叠《游泳安全注意事项》分发给各班的小同学。这份注意事项共有7条,详细列举了游泳前后的注意事项。在一个班级里,汪顺向孩子了解是否夏天下水过,然后在黑板上用粉笔字歪歪扭扭地写下了“游泳安全知识”,讲了十多分钟的游泳知识,还回答了小朋友的提问。

  亲友关注

  汪顺的爸爸汪严守为了到现场观看儿子的比赛,和妻子飞了30多个小时赶到里约。昨天的男子200米混合泳决赛,汪严守和妻子现场看到儿子取得好成绩,十分高兴:“我和老婆在看台上喊加油,喊得气都上不来,真的很开心。比赛一开始真是为儿子捏了把汗,不过在最后的50米,儿子表现出色,让我们很激动。”跟记者微信语音聊天时,汪严守这样说。

  昨天,汪顺的外婆黄爱娣特意穿上了一件喜庆的红衣服。原本汪顺父母打算带她一起去里约奥运会现场,为汪顺加油助威,但外婆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害怕给备战的汪顺添麻烦,最后还是决定留在家里。虽然没去现场,但69岁的她坚持看完外孙的每一场比赛,在家里给外孙加油。她还拿出了汪顺小时候的照片给大家看。

  奉化市文保所的所长王玮是汪顺的同门师姐,她从小与游泳结缘,1998年成为中国首位从事水下考古的女队员。当年奉化游泳队在宁波撑起半壁江山的日子虽然已经过去,但汪顺作为新一代的奉化游泳队员,把好的传统发扬光大了。

  如今王玮和汪顺还在同一个微信群里,师兄师姐们昨天聊到汪顺的出色表现都很激动,纷纷祝贺汪顺,汪顺本人也在群里表示:“谢谢各位老师、各位师姐……”

  王玮说:“汪顺小师弟带着我们这帮老队友的梦想出征奥运,他超常发挥,勇夺奖牌,为家乡、为国家争了光。我们也很自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