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田园·乡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1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军杰:

转战木雕与石雕间

  图为陈军杰在自己的工作室。(陈朝霞 摄)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 毛一波     

  

  走进陈军杰的工作室,能看见各种木雕、石雕的雕刻件,这些作品依照物品本身的形状、纹路,被雕刻成花鸟鱼虫和人物等各种造型,雅趣横生。

  来自奉化莼湖的陈军杰今年40岁,不过他的匠人生涯却有24年。“我16岁拜师宁波市工艺美术大师陈亨前,学习木雕技艺,五六年后跟着师傅走南闯北,最初是制作庙宇建筑方面的木雕,后来逐渐转向佛教造像雕刻。”陈军杰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如今在哈尔滨、大庆、安徽九华山、普陀山等各地都有他的作品。

  说起雕刻技艺,陈军杰便滔滔不绝。“刚入门时,师傅拿根木棍给我,让我先把它修圆,再把它修方,之后再修圆,其实他是在教我要有耐性和手对刀的把控力,这也是雕刻匠人的基础。”陈军杰说,随着熟能生巧,“匠心”成为很重要的因素,“俗话说:‘匠亦有心,方可成巨匠’。所有的雕刻都要‘七分自然、三分雕刻’,这考验着匠人的工艺水平和审美水平。”

  陈军杰告诉记者,雕刻分好多种,有仿古雕法,有精微透雕、浮雕以及从浮雕技法中衍生而来的薄意雕刻等,他最喜欢精微透雕。“这种技法雕出来的作品细腻透彻,我现在探索的‘随行雕’就是从精微透雕的基本原理出发,根据材料的形状去设计,因为好的材料比较珍贵,所以要在尽量少动刀的情况下,保留它的最大体量,呈现出它的自然美感。”

  说起自己20多年雕刻生涯最满意的作品,陈军杰首推一件小叶紫檀千手观音造像。这件作品约20厘米高,花了他好几个月时间,很多细节的雕刻是在放大镜下完成的,“要屏住呼吸才能下刀。”陈军杰说。

  近几年,陈军杰开始转向石雕。去年,他开出了自己的工作室,主要设计雕刻翡翠、蜜蜡、南红、玛瑙等各种玉石。陈军杰介绍,他的“转型”具有挑战性,“以最硬为10度的钻石为参照,翡翠等玉石硬度为7度左右,木头的硬度约为2度。对不同硬度的材质,下刀的力度是不一样的,需要有很强的控制力,我还在慢慢摸索之中。”

  陈军杰为自己取了个艺名“四明”,寓意“明德、明性、明智、明道”,勉励自己,努力做好各方面修行。喜爱雕刻的他深有感触地说:“这个行业需要耐得住寂寞,自己要禅定,把心安顿下来。人到中年,希望把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希望有更多热爱雕刻的年轻人也来学习这一技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