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小明 林海 昨天,里约奥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铜牌得主汪顺回到宁波探亲。记者在江东区某小区他的家里对他进行了专访。“感谢那么多关心我的人,这是发自我内心的话。”汪顺这样说。 汪顺说,自己走上游泳运动员的道路,纯属偶然。6岁在幼儿园上学时,个子高、手臂长、脚大的汪顺被教练一眼看中,从此汪顺开始学习游泳。因为那时年纪还小,父母只当让孩子学个特长,没有考虑太多。 2002年,汪顺面临一次艰难选择:要么独自到杭州的省体校学习训练,要么留在父母身边学画画,好动的汪顺选择了学游泳。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年仅8岁的汪顺却背着行囊,开始了在省体校的训练生活。 省体校可谓是藏龙卧虎,高手云集,在这里他遇到了好的教练。由于训练方法比较新,激发了汪顺的内在潜质,他的成绩突飞猛进。2003年夏天,汪顺在全省同年龄段的游泳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冠军,这次比赛让汪顺信心大增,坚定了他在泳道上继续前行的决心。在2006年台州省运会上,他也获得了金牌。2008年至2009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汪顺身体素质的优势逐渐显现,在省队教练的指导下,他的成绩跳跃式进步。但初出茅庐的汪顺在全运会比赛中却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2010年2月,浙江省游泳队组织队员到澳大利亚集训,队内“大腕”云集,在市体育局、市游泳俱乐部的大力支持下,名不见经传的汪顺随队前往。澳大利亚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让汪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他的体能、技术、心理调节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上,汪顺以1分59秒72的成绩获得一枚银牌。 2011年7月29日,在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4×200米自由泳接力中,17岁的汪顺和队友张琳、李昀琦、孙杨合作,以7分05秒67的成绩获得铜牌,这也是中国男子游泳接力项目选手首次登上世界大赛的领奖台。此后的全国城运会上,汪顺一举拿下四枚金牌,奠定了自己在国内泳坛的地位。 但汪顺的泳坛之路并不顺利。2011年年底,在一次打篮球时,汪顺不小心把右臂的肌肉拉伤了。当时,少不更事的汪顺以为没有大碍,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继续训练;但在伸展手臂时,他感觉隐隐作痛,动作幅度小些就不那么痛;于是在游泳时汪顺受伤的手臂会下意识地微微收缩,这样两只手发力就不均衡,影响了动作的准确性。时间一长,汪顺的成绩出现了明显退步。他很苦恼,却找不到原因,“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年时间,等于是荒废了。”汪顺说。 2012年汪顺参加了伦敦奥运会,但没能进入决赛。回来以后,队医发现了汪顺胳膊的伤病,采用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帮助他进行了康复治疗。同时教练朱志根对他的动作进行了纠正。2013年9月,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汪顺以4分09秒10获得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并大幅度刷新由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他最终以5枚金牌的战绩,与孙杨并列成为本届全运会上夺金最多的选手。 2014年,汪顺一度出现腰肌劳损,状态又有起伏,经过艰苦的训练和康复治疗,他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神勇。 2015年,在俄罗斯的喀山世锦赛上汪顺夺得铜牌,刷新了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并实现了中国男子选手在混合泳项目上的突破。之后,他将目标瞄准了里约奥运会。虽然汪顺在亚洲、在中国有一定优势,但奥运会要面对的是菲尔普斯、罗切特等“殿堂级”的名将。汪顺觉得自己唯有拼搏才能和他们一决高下。之后300多个日夜,汪顺每天多则游1.6万米,少则游1.3万米。汪顺说,他们练游泳的人有句话,“一天不游,三天白游”。即使在春节、国庆这样的假期,他也从没连续休息超过三天。 混合泳是所有游泳项目中最艰苦的一个,要练习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等多种姿势。汪顺说,训练量大的时候,他感觉缺氧,胃在灼烧,“有种大小便快要失禁的感觉”,那一瞬间人会相当痛苦。在高强度的训练结束后,大脑非常兴奋,晚上睡不着。“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睡着了,很快天又亮了,训练又开始了。”在教练和队医的帮助下,汪顺迈过了这一道道坎,走了过来,终于站到了里约奥运会的赛场上。 里约奥运会上,先进行的是400米混合泳比赛。虽然没有进决赛,但并没有对汪顺造成很大的影响。汪顺说,他200米混合泳的目标是进前八。“当时根本没想过拿奖牌的事。”比赛开始后,他状态比较放松,只是按照教练的要求全力以赴,把训练水平发挥出来。或许就是这种放松的心态,才让他能战胜自己,最终挺进前三。“这种感觉真的挺神奇的!”汪顺这样说。 从8岁离家之后,汪顺和家人聚少离多。长期以来,父母家人给了他最大支持和安慰。为了给他加油,父母双双飞赴里约到现场给他加油。汪顺的父亲汪严守说,他在现场为儿子喊“加油”,喊得嗓子都哑了。比赛当天,在奉化的家人齐聚在他叔叔家,看着电视直播给万里之外的汪顺加油。在2012年汪顺参加伦敦奥运会的时候,奶奶不幸去世,临终前还念着汪顺的名字。家里人为了不影响他比赛,没有第一时间告诉他。汪顺为此感到非常歉疚。今天他终于以自己的优异表现告慰了奶奶的在天之灵。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站在中国泳坛之巅的汪顺对记者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原来看人家拿冠军说“谢谢”这个“谢谢”那个,还没什么感觉。如今他自己站在领奖台上才体会到,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是一群人的努力和付出。汪顺一再表示,特别要感谢所有教过他的教练、他的家人,以及关心他的家乡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