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团队人员正在做实验。(王晓峰 任社 摄) |
本报讯(记者王晓峰 通讯员任社)都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给力的“东风”并不是那么好借的,想要走上“制定标准一流企业”这条金光大道更需要足够的智慧。雪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高效节能汽车风扇及风扇离合器研发团队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站在巨人肩膀上,助力企业逐步成为商用车冷却风扇行业的龙头老大。 早些年,雪龙集团和很多民营企业一样,靠着生产低端产品赚“辛苦钱”。在2002年,雪龙组建了自己的创新团队,从此走上了一条“创新+借智”之路。截至目前,雪龙的创新团队核心员工已有二三十人,平均年龄在三四十岁之间。 史嵩雁加入公司已有20多年,是创新团队元老之一。他说,早些年雪龙的主打产品之一就是离合器风扇总成,当时国内市场刚起步,生意并不好做。不过,史嵩雁所在的团队看到了里面的商机,并建议老板上马这个项目。“当时老板也有疑虑,但接下来几年的爆发式发展让他直喊‘下手晚了’。”史嵩雁说,之后几年工厂前后搬迁了四次,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公司的利润增长点就主要集中在离合器风扇总成这块。 眼光很重要,但想要不被后来者超越,保证自身的创新能力必不可少。2008年“校企合作”机制顺利达成。从那以后,每年都会有博士生、硕士生来雪龙“创新创业”。 “这套机制带给我们的帮助是巨大的。”史嵩雁说,他们也碰到过不少“瓶颈”,比如测试设备软件,从国外进口需要400多万美元,最后还是来此实践的“智士”帮忙搞了出来。 经过这些年的风风雨雨,雪龙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更上一层楼。据悉,为了激发创新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以所研发新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利润的5%作为研发团队的年终薪酬考核依据,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另分发3%的突出贡献奖金,对团队中解决技术难题及组织的关键研发员分发2%的薪酬奖金。此外,公司还为创新团队解决各种后顾之忧;在研发资金保障上,大手笔投入,近三年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在3000万元以上,占销售额的6%左右。 重视人才,积极创新,“雪龙”收获满满。迄今为止,雪龙集团已主持起草了内燃机塑料冷却风扇9个行业标准,参与制定了32个国家行业标准,获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100余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