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体育,让城市更美好

  石智勇在男子举重69公斤级比赛中。(新华社发)
  汪顺在颁奖仪式结束后展示奖牌。(新华社发)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夺得冠军。(新华社发)

  近年来,我市体育事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品质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努力构建惠及全民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竞争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竞技体育传递正能量

  竞技赛场上争金夺银的宁波运动员不断树立着中国体育榜样,他们团结、拼搏的精神持续传递满满正能量,也使宁波竞技体育不断向“更快、更高、更强”发展。

  奥运金牌实现零的突破。5名宁波运动员参加了今年里约奥运会,石智勇在举重男子69公斤级决赛中获得冠军,勇夺宁波奥运历史首金,之前他还在2015年世界举重锦标赛中力夺69公斤级挺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冠军。在本届奥运会上,奉化籍游泳运动员汪顺勇夺男子200米混合泳铜牌,突破该项目中国首夺奖牌的历史。

  青少年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宁波运动员2011年参加第七届城运会获得8金7银6铜,2013年参加第12届全运会获得6金8银13铜,2015年参加首届青运会获得7金6银6铜。在2014年浙江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我市竞赛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综合金牌、赛事总分等六项指标稳居全省第二。宁波代表团在近10个项目中创历届省运会最好成绩,在13个项目中金牌数或总分列各代表团第一位,包括体操、射击、蹦极、羽毛球、网球、女子举重、摔跤、柔道、篮球、田径、帆板等项目,举重运动员陆星宇、田径运动员虞佳如、游泳运动员王梦妍等一批运动新星冉冉升起。

  业余训练基础不断夯实。不断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体系,形成了以市体工队为龙头,一校(体育运动学校)五基地(市游泳、水上、重竞技、小球、蹦技)为主体,各县(市)区体校、市队县(区)办点、市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补充,市级训练点校、市级和县(市)区级体育传统校为基础的四级训练体系。四级训练体系在训运动员分别达到100名、1600名、3000名、6000名,构建了合理的体育后备人才梯队。

  体育产业助推绿色发展

  体育产业作为新兴的绿色产业,正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市积极谋划、创新举措、主动作为,使体育在民生领域、社会管理和经济产业当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机制创新实现体育产业新突破。2016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甬政〔2016〕1号),为我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成立了体育产业联合会,并在全省率先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目前,我市体育用品制造及体育服务类企业有3200多家,体育产业总产值超过191.87亿元,增加值总量占GDP0.8%。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建立了宁波市体育发展基金,著名“宁波帮”实业家、慈善家李达三先生捐资人民币3000万元,有力支持了宁波体育事业的发展。

  品牌赛事持续提升城市影响力。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我市努力打造长三角南翼赛事中心城市,不断推动各种体育比赛量质齐升。在承办好中国职业篮球联赛、中国女排主场赛等传统赛事外,马拉松比赛、搏击格斗赛、帆船邀请赛、铁人三项赛等也在不断丰富着宁波市民的精神生活。借助“中东欧博览会”和“东亚文化之都”等平台积极开展体育文化交流,引进高水平赛事,不仅让体育在对外开放、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而且助推了宁波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城市进程。每年40余项全国性以上赛事和活动的举办,让市民共享文化大餐,同时提升了宁波城市知名度。

  户外运动休闲产业成为新亮点。顺应户外休闲运动蓬勃发展的新热点,加快建设以各县(市)区山水资源为依托的体育运动休闲基地。目前宁海第一尖山被评为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宁海登山游步道被评为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奉化新正大马术、慈溪达蓬山自行车、镇海九龙湖登山健身步道被评为省级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运动休闲活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体育产品制造业和健身服务业的兴起,宁海县获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余姚大丰集团获批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奇胜健身器材成为新国标著名企业,牧高笛、雪狼、普鲁斯、爱路客等成为国内知名的户外品牌。

  展望未来,宁波体育事业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探索创新,在深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育产业引导扶持和体育标准化建设等领域改革的基础上,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社会组织建设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群众体育提升城市品质

  坚持“体育为民、共享健康”工作理念,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大力提升,人民群众有了更多体育获得感。

  奥体中心开工建设。宁波人民期盼已久的奥体中心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宁波奥体中心被列入宁波“市政府重大项目投资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一期工程将于2017年年底建成,奥体中心的建成将改变宁波没有大型一流综合性体育设施的历史。除了奥体中心这样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群之外,各县(市)区大型体育场馆和综合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也在提速,慈溪体育馆、奉化体育馆相继建成。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在2009年全民健身路径实现行政村和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各类球场的建设,在品质上继续提升,甬城“10分钟健身圈”逐渐形成。

  健身组织日渐完善。目前,我市已建有39个市级体育社团和5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6个单位被命名为浙江省先进体育社团。市模型无线电运动协会和市老年人体育协会、门球协会、斯博特轮滑俱乐部等4个单位被民政部门评为5A级社会组织。各级各类体育类社会组织每年开展的“快乐体育进社区”主题活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感受到体育的快乐,甬超足球联赛和“晚报杯”五人制足球赛人气爆棚。

  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元旦万人长跑、龙腾狮跃闹元宵、青少年科技体育竞赛、市民健身节、千人健步走、群众登山大会等活动贯穿全年。据统计,我市年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30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100万人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