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熙熙攘攘的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崔引 摄) |
|
市民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企业登记相关业务。(崔引 摄) |
本报记者 殷聪 通讯员 颜奇 金晓霞 办理一张“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的营业执照,需要多久?日前刚入驻海曙区的宁波耐康布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审批材料齐全后,他们当天就取到了营业执照。 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准入门槛、更贴心的服务……商事制度改革正在形成乘数效应,激发出全社会创业创新的巨大热情。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26万户,总量达到74.6万户。其中,今年4月新增市场主体首次突破5000户,创历年新高。 流程简化 点燃大众创业热情 “过去创办一家企业,申请人要到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再到质监、税务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全部办下来需要耗费一至两个月的时间。”说起10年来的经历,从温州来甬创业的丁峰伟仍唏嘘不已。整整20天才办完第一道审批手续,让他倍感创业的艰难。 然而,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再次创业的丁峰伟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上周,丁峰伟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在市行政服务中心领到了他的营业执照。从两个月到两天,企业注册流程的简化是商事制度改革释放的红利之一。 去年10月1日,宁波正式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改革,市民办理企业注册登记的流程更加简便。“上周五提交的材料,除去周末,只用了3个工作日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宁波轨道交通宁兴置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这次领照过程中着实体会到了新申领办法的快捷:“以前办执照要跑好几个部门,提交五份材料才能办齐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保证和统计证,需要10天至15天,而这次只跑了一个窗口就办齐了所有手续,方便多了。”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改革不仅缩短了企业的注册时间,改革实施后,宁波暂停了所有关于“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大节省了企业的人力和财力。截至目前,我市已发放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13.38万份,全市完成换证工作的企业已超过一半。 如果说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改革是我市通过流程简化激活市场活力的“第一把柴”,那么推进前置改后置审批(即“先照后证”)则是我市添上的“又一把柴”。去年,我市全面执行国务院取消148项前置审批项目、保留34项前置审批项目的决定,推进前置改后置审批。凡在148个项目范围内的创业项目,创业者只需到市场监管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向主管部门申请。在等待许可期间,创业者可以着手开展一些筹备工作。 以创办一家网吧为例,此前创业者需拿到相关部门的前置许可证,才能到市场监管部门申请营业执照。“一个流程下来,少则十天,多则一年,繁杂的审批手续一定程度上泼灭了创业者的激情。”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注册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创业者申请创办一家网吧可“先照后证”,先领取营业执照,再着手开展前期的筹备工作,方便多了。 据了解,随着审批流程简化举措的不断推出,宁波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去年发布的《商事制度改革一周年宁波成效评估报告》显示,我市80%的企业能够在1个月内完成从创业思想萌芽到筹划直至领取营业执照的整个过程,46.4%的企业甚至可在15日内完成该过程。 门槛降低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一个工位,也就是一张办公桌,就可注册一家小微企业。今年3月,宁波率先在盛世方舟众创空间推出工位号注册住所登记新模式,为小微企业发展助力。盛世方舟众创空间运营总监潘秀子告诉记者,自工位号注册住所登记模式推出以来,该众创空间发展迅速,目前已有38个项目入驻,实际在用工位400余个。 张毅创办的宁波众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该众创空间的企业之一,这家以研发理财工具为主的企业只租用了2个工位。虽然只是一家2个人的小微企业,但张毅研发的“打新神器”颇受客户欢迎,目前该公司已有长期客户100余人。 “工位号注册住所登记模式带来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投入成本,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张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在江东租用一间80平方米的办公室,一个月需要1000元至2000元的租金,而租用众创空间的2个工位,一个月的租金只需200元。而且众创空间免去了水电、宽带等费用,还提供法律、财务方面的服务。记者还注意到,众创空间一楼的整个楼层都是开放区域,入驻空间的各家小微企业可在此约见客户、分享创业经验等。 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集中办公、住宅商用、工位号注册……一系列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政策的推出,激活了宁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个人独资企业、公司、个体工商户等小微企业5.89万户,占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的94.5%。截至目前,我市累计使用工位号登记市场主体453户,一址多照登记市场主体4917户,一照多址登记市场主体1785户。 注册资本曾是制约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的瓶颈之一,但这一瓶颈已逐步在注册资本登记改革中取得突破。目前,我市除国务院公布的银行、证券等27项暂不执行认缴登记制的行业外,其余均已实行实缴改认缴登记。实收资本不再作为登记事项,所有公司制企业免收验资报告。同时,我市按照国家要求取消了非货币出资比例限制,降低了投资创业成本,有效激发了创业热情,全市市场主体呈现较大增幅。自2014年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全市新增公司8.17万家,注册资本4479.76亿元,占所有公司制企业的37.65%。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的放宽,大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被视为激发经济活力的“实招”和简政放权的“硬动作”。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将通过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创新政府监管方式,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实招频出 精准服务小微企业 商事制度改革的成果不仅仅是微观上企业注册的便利化,还体现在推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服务,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服务上。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强调,不仅要让小微企业“生出来”,还要让他们“活下去”“活得好”。 去年,宁波以“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为主体,通过8个专项行动,全力推动小微企业发展,为“三年计划”打下扎实基础。按照行动方案,宁波将鼓励小微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商标品牌示范企业,对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以及其他重点扶持产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到2017年,宁波将实现小微企业新增境内注册商标1000件、境外商标25件;重点打造100件具有影响力的小微企业知(著)名商标;小微企业通过商标质押融资3000万元。 下一步,宁波将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一方面,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牢牢把握并遵循小微企业的成长规律,加强数据收集和跟踪分析,帮助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推动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全市小微企业新增名录的分类系统,根据小微企业分类名录,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作用,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政策和措施,综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做到群策群力,合力共推。 政策的激励在今年上半年市场主体登记数据上得以显现。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市场主体的结构出现了明显的优化趋势,服务业各行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市第三产业新增市场主体1.96万户,占比79.5%,较去年同期上升4.5个百分点。尤其是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01.4%、64.7%、45%、36.9%,均高于全市企业26.9%的平均增速。 在吸引投资方面,房地产业回暖迹象明显,上半年新增注册资本53.41亿元,是去年同期的5.6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10.5%、105.3%、84.6%。“数据表明以上行业正加速成长,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培育。”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