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8月25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失败”而歌

  方 石            

  

  里约奥运会落下帷幕,作为竞技体育,各国决出了名次和胜负。但就体育精神而言,只要努力和付出过,就没有失败者。

  有些运动项目,就经常以“失败”而告终。如跳高、举重等,随着不断升高的横杆和不断加重的杠铃,运动员会一次次发起冲击。当运动员已经确定夺得金牌时,如果还有最后一跳、最后一举,又会向新的纪录发起冲击。宁波的奥运健儿石智勇,就是这样做的,他的对手是不断加重的杠铃,挑战的是自己。当运动员最终被无情的横杆截住,在沉重的杠铃前止步,人们决不会对其投以“失败者”的目光,因为那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

  孙杨因为感冒,在1500米自由泳项目中未能晋级决赛,而他本人是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他能抱病坚持,就已战胜了自我,许多人为孙杨点赞:“你已经坚持游完了,你就是1500米之王。”奥运奖牌毕竟有限,运动员也不是“金牌机器”,对大多数运动员来说,注定与奖牌无缘,只要赛出自己的最好成绩,就是“超越自我”的胜者。

  很多运动员则选择见好就收、功成而退,在个人巅峰期为运动生涯划上句号。对此,笔者表示理解,但更欣赏那些“见好就收,不如搏到最后”的运动员,因为一个运动员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判断自己的极限在什么时候出现。像1988年“体操王子”李宁兵败汉城,如果李宁之前选择离开赛场,会给人们留下一个“永远的胜利者”的形象,岂不更好?但李宁选择了坚持,虽然失败了,赛后他仍然微笑着向观众致意。有人讥以“输成这样,还有脸笑?”笔者对此撰写《为“以失败而告终”者喝彩》的评论,载于当时的《宁波日报》。笔者认为李宁的坚持是理性的,他认为自己作为一个高水平运动员,既然还有希望冲击更高的目标,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至少不会留下遗憾。

  北京奥运会,我们获得金牌数第一,而刘翔因伤退赛,留给我们的是离去时忧伤的背影。但这种背影是前行者的姿态,就像一名出征的战士,留给我们的同样是远去的背影。刘翔是深深懂得奥运精神的,本来凭着过去的纪录,世人也会铭记刘翔。但他要挑战自我,挑战极限,还作出一个大胆改变:栏间改八步为七步。须知,之前刘翔八步上栏已坚持了12年,早已形成条件反射,突然的改变,有把握吗?而他以0.146秒的第一反应速度,在2011年6月2日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中以12秒87的成绩夺冠,平了世界纪录。久疏战阵的他,带着一颗勇敢的心,让我们又一次惊喜地看到那个飞翔的刘翔。虽然由于当时风速超过每秒2米的上限速度,纪录不被认可,但我们发自内心认可的,是远在成绩之上的东西。

  有句话说得好,“祝你碰壁、碰壁再碰壁,直到破壁而出;祝你挫折、挫折再挫折,直到挫而不折”,不以成败论英雄,岂止在赛场。一部科学史、一部创新创业史,无不充满了失败。首届全国科技奖获得者王选说,“一个人的成就动机,主要来源于工作难度带来的巨大吸引力”,“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偶然”。科学探索与创新的难度,不亚于奥运夺金牌,所以,真正的探索者从不讳言失败。失败既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笔财富。今天的失败,是明天成功的起点;自己的失败,是别人成功的起点。人的智力开发程度,往往取决于失败,一次记忆深刻的失败,胜于多次平庸的成功。对失败有感情,成功时才会泪流满面。

  再优秀的运动员、再伟大的科学家,都有最后的极限。正因为这样,人类至今还有许多未被征服的高峰,等待着我们去超越。笔者欣赏一位诗人的“走路哲学”:“路是人走出来的,人也是路走出来的。”前面的路,有笔直有曲折、有平坦有坎坷、有顺利有反复……正是这样的路,造就了许多寻梦者,让他们登上一座座高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