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5月,浙江省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浙江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来源:人民网) |
杨卫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打造相关各国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李克强总理在会见首届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代表时,寄语华侨华人要架起中外经济合作共赢的“彩虹桥”,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广大海外侨胞在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特殊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有序引导广大侨胞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构筑沿线区域合作的贸易流、产业带、联通网和人文圈,全方位打造扩大开放、区域合作的新高地。 一、海外侨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1、从现状和特点看,海外侨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沿线海外侨胞聚集。全世界华商500强中约三分之一分布在东盟各国,是所在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浙江全省现有海外侨胞202.04万人,其中在欧洲的占54.2%,在亚洲的占20.8%。 侨商在海外有组织、有活力、有影响。目前,在海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浙籍侨团有500多个。这些组织凝聚力强,在当地社会和华侨中具有较大影响,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反映诉求、沟通联系。 侨商经济实力雄厚。以浙籍海外侨胞为例,浙籍侨商拥有资产超过7000亿美元,占海外华侨华人总资产的20%左右;在浙侨资企业有2.11万余家,总投资额超过2000亿美元,占浙江省三资企业的70%左右。 侨商对祖国和家乡有深厚感情。以浙江为例,近年来,海外侨商纷纷响应“浙商回归”号召,目前浙商回归项目已达6204个。浙籍侨商向家乡捐赠公益事业总额折合人民币达150多亿元,约占全国捐资总额的六分之一。 侨商与住在国政府和人民联系密切。海外侨胞作为住在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与当地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海外侨胞可以运用强大的经济实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发达的商业网络和丰富的社会资源等综合优势,为住在国发展发挥独特作用。 综上所述,海外侨胞具有融通中外的重要优势,既熟悉住在国的政策法规、风土人情,又与故乡亲人血脉相通、同根同源,通晓双方贸易规则的惯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从追求共赢的视角出发,引导“一带一路”沿线国的海外侨胞发挥独特作用,意义重大。 2、从实践层面看,海外侨胞具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性 海外侨胞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坚定支持者。以浙江为例,广大浙籍侨胞循着“海丝”印记,通过“走出去”发展,现已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浙江发展模式推广到了海外各地。 海外侨胞是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有力推动者。现在很多浙籍海外侨胞在住在国和祖国、家乡都有投资,有的甚至长期居住在国内,具备广泛的政界、商界人脉和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是助力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海外侨胞是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实践者。浙籍侨胞虽身居异国他乡,但与祖国血脉相连,浙江侨乡青田有百余名华侨回家乡当村官,通过以民促政、多方联动,筑牢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 海外侨胞是实施“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积极参与者。浙籍侨胞在海外735个侨团中担任正副会长,他们积极向世界宣传“中国梦”,热心拓展民间交往,主动参与公共外交,塑造“中国形象”。 3、从浙江实践看,引导海外侨胞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备可行性 从机遇来看,历史上的浙江在海上丝绸之路扮演重要角色。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浙江今天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催生域内发展活力、合作潜力和抗风险能力。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为浙江开启重大机遇窗口、提供巨大发展空间。 从资源来看,海外侨胞(包括浙籍侨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潜力仍需深度挖掘。一是要充分挖掘侨务资源优势。虽然浙籍侨胞在资金、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目前处于分散状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致使优势作用的发挥程度有限。二是要最大程度发挥政府服务功能。在涉及“一带一路”的合作领域仍有诸多“盲点”,保障境外投资安全的渠道仍有限。三是要健全完善法律保障。侨胞境外投资的法律保障滞后,在一些地方存在通关不畅、效率低下等问题,未来可开发的潜力巨大。 从代表人士来看,侨团侨领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稀有资源。在“一带一路”的实施过程中,海外侨胞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其中侨团侨领更是稀有资源。以浙江为例,浙籍海外侨胞有202万人,有影响的浙籍侨团达500个,11025名浙籍侨商在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的侨团中担任正副会长,他们是团结联系海外侨胞的中坚力量。 二、从战略高度加强对海外侨胞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顶层设计 发挥海外侨胞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将侨胞的资金优势、智力优势、人脉优势和人文优势,转化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优势,服务国家战略,这需要从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 1、借力侨商网络,加快企业抱团“走出去”,打造区域合作新亮点 借助海外侨商的政商网络资源和营销网络,有序引导优势企业“走出去”。政府要积极引导优势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兴建境外生产加工基地和经贸合作区,全方位参与海外上市和并购,加快推进部分产业向沿线国家或地区梯度转移;支持国内企业与海外侨商组建“联合舰队”,加快“商人、商铺、商品”对外输出,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间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依托境外产业合作园区,参与“一带一路”沿线产业合作。借助侨商力量,将由浙籍侨胞牵头实施的5家“一带一路”沿线境外经贸合作区,打造为浙江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承接点。要结合国家推出的各项政策,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吸引海外侨胞参与“一带一路”沿线的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和产业转移等项目建设;要结合园区建设,促进侨企之间或侨企与本土企业之间组成战略联盟,在海内外搭建较完备的产业链、技术链、市场链和信息链;要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和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作用,筹划建设侨胞经济文化试验区,在营商环境、创业创新、文化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试,吸引“一带一路”沿线一流的华侨华人人才、科技、产业和资本回归。 2、聚焦产业升级,实现资本要素有序“引进来”,形成开放发展新高地 抓住当前国际资本加速转移的有利时机,以侨为桥、以侨引资,吸引包括沿线国家资本在内的各类投资,特别在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引进更多资金;运用好国际人才库和我国200多万海外留学人员的特殊人才库,发展产学研战略联盟,畅通海外智力与产业企业对接合作的渠道。 3、立足互联互通,推动港口航运有效“串起来”,筑牢“一带一路”关键点 加快释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等政策效应,引导更多侨资参与梅山保税港区、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宁波保税区等关键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国际通关、多式联运的有机衔接,大力引导更多侨商参与沿线一些海上战略支点、能源资源开发等项目建设,统筹引导沿线侨商力量,积极布局合作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资金链、市场链、技术链和信息链,实现与沿线的无缝对接。同时要结合“互联网+”,打造海外侨胞共同参与的“网上丝绸之路”。 4、拓展交流平台,促进人文交往高效“动起来”,找准民心相通契合点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往。“一带一路”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需要文化交流的“软”助力。政府要加大对海外华侨华人兴办华文学校的支持力度,推动与沿线城市在文艺、教育、旅游等各方面的友好交往,筑牢“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培养更多知华友华力量;还要在海上华侨华人聚集地区建设文化展示交易中心,举办华侨华人文化合作论坛,深化“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与有关城市联合举办“丝绸之路艺术节”。 挖掘海外侨胞文化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互通。海外侨胞深度了解住在国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法律制度、社会习俗,与住在国当地民众存在“文化共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借助侨胞的人文资源优势,以旅游、教育、科技、文化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交流为切入点,加强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5、深化自我革命,确保配套服务时刻“跟得上”,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抓紧制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经贸合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主抓手,借助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的叠加效应,大胆探索新时期区域合作的新途径、新机制,重点加强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和工作创新,进一步提升电商通关、数据交换、外贸协同、商务信息等方面的综合服务水平,努力实现与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形成融入“一带一路”的强大动力;优化海外侨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环境,引导“侨商回归”,既要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为侨商报效祖国和家乡创造条件,也要深化展开“侨商回归”工作,设立专门服务平台,找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切入点,为侨商提供政策指导、项目信息、产业推介、资金融通和法律咨询等服务,推动项目对接落地。 三、拓展海外统一战线的聚焦点,充分发挥侨团侨领的“关键少数”作用 重点做好侨团侨领工作,带动其背后联系的广大海外侨胞投入“一带一路”建设,这既符合统一战线做代表人士工作的原则方法,也有利于在空间、维系度和力量整合上进一步拓展海外统一战线。 1、依托侨团画好“两张图”,把资本要素和人才技术有序“引进来” 画好“一带一路”侨情资源分布明细图,发挥海外侨团主力军作用,实时掌握沿线国家的侨情动态。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海外主要侨团特别是沿线国家主要侨团的长效化联系机制,全面掌握海外侨团发展的具体情况,做到主要人物及其产业、需求等了然于胸,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应加强和谐侨团建设,通过海外侨团精心组织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让更多海外侨胞和住在国人民了解、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和内涵,自觉支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政府间合作创造条件、打下基础;应借助海外侨团力量要及时了解、掌握住在国的社情民意信息和他们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将具有普遍性、突出性的问题,准确、高效地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信息隔阂造成合作障碍。 画好国内高端产业分布明细图,引领海外侨胞和留学人员聚焦国内产业升级,加强对口联系。要充分依托侨团这个桥梁纽带,抓住侨领这个“关键少数”,加快制作“一带一路”侨情资源分布明细图,进一步摸清侨情底数,加强总体谋划和牵头协调,切实将海外侨胞的资金优势、智力优势、人脉优势和人文优势转化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优势。 2、借助侨团的全球营销网络和人脉资源,助推企业安全“走出去” 海外侨团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和政商资源,有利于强化企业“走出去”平台建设,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例如,温州市借助温州侨团优势在“一路一带”沿线建立了4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现有的18个境外商品专业市场做大做强,为中国企业集聚式“走出去”、形成整体竞争力提供了支撑;义新欧铁路班列的开通既为众多在西班牙、葡萄牙经营小商品的华商带来了极大方便,也有力促进了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同时,借助侨团的全球人脉资源,鼓励、支持侨团侨领创建中介机构,为中资企业安全“走出去”提供咨询服务,可以帮助我国企业防范、化解海外投资风险。 3、支持海外侨团传播中华文化,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人文互通 抓载体建设。浙江省侨联近年来多次呼吁从国家层面实施“海外中餐馆行动计划”。据《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海外中餐馆超过40万家。仅以海外1万家中餐馆为基数,若按一天接待100人次计算,一年就有3.65亿的消费人次。这些场馆分布广泛,人流密集,是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重要场所。但是近年来曾盛极一时的中餐业在海外特别是欧洲已风光不再,大多处境困难,有被日本料理、韩国美食替代之势。因此,建议国家从战略层面实施“海外中餐馆行动计划”,努力将其打造成集中展示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活色生香”之窗。 多转换视角。要多从住在国的角度考虑,从新的视角认识海外侨胞的定位和作用,调整相关政策和工作着力点,最大限度地凝聚海外侨胞的人心和力量。从促进海外侨胞更好地“融入和回馈当地社会”的视角,大力宣传海外侨胞为住在国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树立海外侨胞的新形象,使其发挥好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桥梁、使者作用,促进“同中国交朋友有好处”的共识的形成,为中国发展营造更加友好的国际环境。 4、提升队伍建设水平,培养一支侨团侨领代表人士队伍 逐步提升海外侨团综合竞争力。推动海外侨团形成规模效应,争创一定数量的省级海外重点侨团;特别要注重海外侨团的班子建设,优化完善侨团的组织架构和层级;着力培养一批讲大局、人品好、有才干、肯奉献的侨界领袖,深入挖掘他们在创业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典型事迹,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典型激励的积极作用。 加强海外中青年侨领的培训工作。努力培育一批年富力强、知识丰富、热心侨社的中青年侨领,促进侨团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联络联谊工作,组织华裔新生代和新华侨华人,回国参观考察、探亲访友、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等,促进海外新生代与家乡的交流合作。 组建“一带一路”大学联盟,支持国内高等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在人才培养、师生互换、合作科研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作者为省委统战部副巡视员、研究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