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08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桥:彼此的抵达

  范 昉            

  

  刚刚闭幕的G20杭州峰会,会标用20根线条描绘出桥形轮廓,线条两端没有封闭,而G20的“0”则与桥洞形成契合。它不代表任何一座具体的桥,只是一个符号,更多的是指向性,是连接双边、构建对话机制的载体,很好地诠释了G20杭州峰会的精神。

  桥是杭州的文化符号。在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笔下,杭州是一座万桥之城:“环城诸水,有石桥一万两千座”,融汇古今,蔚为大观。我国最早的桥叫“梁”,梁是跨越的横杆。《诗经》中有“迎亲于渭,造舟为梁”,意为用船编成的浮桥。“梁”和“桥”字中都有木,最早的桥梁应是木制的,之后出现了木石组合的桥梁。石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出现较晚,但拱券结构一经形成,便发展成为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桥形。西湖上,断桥、西冷桥、长桥、苏堤六桥,特别富有美感,半圆形,像一张弓,又像拱手相合,以示敬意,迎接过桥的人。

  杭州留下许多桥梁珍品,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点缀着美丽湖山。但古人却无法在钱塘江上造出一座桥,“两脚跨过钱塘江”是杭州旧时谚语,用来讽刺说大话的人。《史记》里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临浙江,水波恶”。虽以始皇之尊,也只好绕道而行。如今,钱塘江上已是一座座钢铁大桥飞架,雄伟壮丽。钱江两岸,流光溢彩,每一座桥都敞开胸怀,迎接四方来客,杭州开启崭新的“G20时代”。

  宁波城厢,昔日也是河道纵横,桥梁甚多,是座由各式桥梁串联而成的“水城”。昔日,农历正月初八、十四,市民有“走桥”的风俗。谁能不走回头路,过桥最多,谁就是胜者。如果没有这些桥,要走多少“盘香路”啊。如今,宁波的桥不但跨江跨河,还能跨海。杭州湾跨海大桥伫立天海间,联通长三角,海上距离36公里,是嘉兴与宁波的距离,是过去与现在的距离。桥梁专家茅以升曾设想,不久的将来,如果能在亚洲和北美洲的白令海峡造座桥,这是完全可能的,就能把五大洲统统用陆路接通起来,到那个时候,坐上汽车就可以周游五大洲了。

  什么是桥?我想,其一是连接此岸和彼岸;其二是固定的;其三桥上能行车过人、桥下能过水过船的;其四桥面是连续的。其实,也不尽然,广义地说,能够彼此抵达就是一座桥,而我尤其喜欢“彼此抵达”这个定义。河边大树,被风刮倒,横跨河上,就是一座梁桥。能使人过河,船也是桥。浅水里的石磴,排成一线,直达对岸,就是“汀步桥”。

  宁波援建青川时,看到援建地没有桥,学生上学要趟水过河,雨天常被阻断,就帮助他们新建了25座漫水桥。有首民歌唱道:“送郎看见一座桥,手把栏杆往下瞧。情哥今日回家去,切莫过河拆下桥。”桥是连接,桥是抵达;拆桥之举,为人所不耻。只要能够彼此抵达,就是一座广义的“桥”。如今,宁波建了地铁,那是入地的“桥”,而火箭则是上天的“桥”。

  G20杭州峰会,向世界描绘了站在新起点的中国,描绘了一座通向世界之桥———在创新中开辟增长源泉,在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在联动中凝聚互动合力,在包容中夯实共赢基础。“中国担任G20主席国,为处理全球治理和大国关系问题搭建了桥梁。”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文章这样评价G20杭州峰会。此次峰会,中国邀请了有史以来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会,同77国集团、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广泛对话,广纳良言。大家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只要彼此抵达,距离不再遥远。G20杭州峰会就像一座桥,连接着世界,成为经济发展之桥,国际合作之桥,未来共赢之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