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0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治重于法治 重视“慎刑”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两大特点

  《制度与人情: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张程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6年3月
  《法治民主:民主与法治的复合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佟德志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9
  当下我们正在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能够充分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三者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本书分别就法治建设的“源流”“困境”“结构”和“争论”等内容进行铺陈论证,有相当的说服力,有利于澄清学术界一些模糊认识。
  《贤能政治:为什么尚贤制比选举民主制更适合中国》
  贝淡宁 著
  中信出版社 2016.9
  全球著名政治学者贝淡宁认为,中国选贤任能的政治尚贤制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影响了过去几十年的社会变革,也比较适合面临复杂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大国。民意调查也表明,政治尚贤制获得了充分的民众支持。因此,政治尚贤制在中国是选举民主制的一种替代选择。
  (图书信息由宁波市新华书店提供)

  朱晨凯          

  

  说起历史,不少人都很感兴趣,像央视的“百家讲坛”,像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等,粉丝都不少。但很多人感兴趣的是戏说历史,如果说起政治制度史,恐怕就有人要大摇其头了。为什么?因为太专业,太“高大上”了,所以疏远。但是,如果你看了青年学者张程的《制度与人情: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后,或许就会改变这种看法。

  中国政治制度史讲什么?本书以制度和人情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中国历代的政体、政治制度和设计理念、设置和运转情况、历史演变等,并结合大量细节,评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好坏,解析这些制度所蕴含的智慧。

  一些人可能会说,如今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知道这些到底有什么用呢?作者认为,有些政治制度是几千年不变的,像秦始皇时期开始的郡县制、后来的六部制度、科举制度等。全书分10个专题,分别讲了皇权、宫廷、古代中枢决策机构、中央政务、地方政务、科举制度、官员任免、古代“公务员”、古代军事和外交等问题,并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保守性、深度不足、道德色彩和重人情世故。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两大特点。其一,古代政治基本上强调“德治重于法治”。政绩考核直接和仁政实行及百姓拥戴挂钩。一对兄弟对簿公堂,父母官一般先不判是非,而是痛哭自省:是我治理无方,才使上梁不正下梁歪。结果常常是兄弟俩自觉惭愧而撤诉。皇帝也要经常“轮台思过”,敬畏民意。其二,古代官员也很重视“慎刑”。司法官专司刑法,或抓人,或动刑,认为这是损阴德的事,尤其判死刑,虽然后来改由皇帝御批,但是官员也得在旁提醒“请皇上三思而行”。这些倒给专制色彩浓重的古代政治制度添了几分温暖。当然,制度终究是制度,关键还要看执行制度的人。

  作者认为,讲政治制度,不能离开它背后的思想观念。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知其然。任何一种政治文化都有其核心理念作为灵魂,核心理念决定着政治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演进,呈现出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和递进性。比如,古代皇权政治非常注重修身之道。在用人之道上,主张任贤选能,认为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是治国的关键环节。当然,在古代中国,官员人事制度只是理论上的,随时随地可以打破。因为皇权至高无上,皇帝也认识到人事权的重要性,常常打破成规、绕开制度,直接任免官员。

  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不但有“礼治”“法治”等“结晶物”,在“诸子争鸣”中所形成的“人文与崇圣”“理想国”“君主专制主义”等政治思想,更有古代稳定的政治文化思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社会各种矛盾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而制度本身的好坏也很难直接下定论,它只有适合不适合。因此,本书所发掘的政治智慧,虽然产生于封建社会,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也反映了治国理政的一般规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