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小芳 通讯员沈玲艳)“保税区网站今年开设了财政扶持资金分配信息专栏,项目申报后能够享受多少政府补助,其他同类企业享受多少,数据公开透明,一目了然。”落户保税区的某高端创业团队负责人连连赞许。这是保税区规范小微权力的一个缩影。 “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宁波保税区在外贸、科技、人才等领域,以及招商和为企业服务过程中存在不少的小微权力,廉政风险较大。”驻保税区纪检组组长杜占春介绍,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去年,驻保税区纪检组选取保税区人社局、经发局、财政局、建管局等4个小微权力较为集中的部门,通过“查、补、督、考”开展小微权力规范试点。 据介绍,“查”即查权,理清小微权力,编制小微权力清单;“补”即完善流程,堵塞制度漏洞;“督”即监督检查,推进落实;“考”即考核验收,评估通报。记者在保税区“四张清单一张网”平台上看到,各单位已将梳理后所有权力事项入库,并对每一项权力运行流程进行了明确、细化,目前共有1477个权力事项晒在网上。同时,保税区还出台了《小微权力规范工作实施办法》,将此项工作纳入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 今年8月,规范小微权力工作在保税区各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中全面推开。驻保税区纪检组将被监督单位划分为4个片组,分别安排1名纪检干部包干联系,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专项调研、现场督查等形式,开展监督检查。辖区内各单位还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了不少创新举措。如社保部门对外实施通柜制模式,对内实施分段管理,使年涉及3600万元社保待遇结算的小微权力“安全上锁”;经发局绘制了《权力运行流程图》,做到名称、主体、事项、依据、公示等“5个明确、5个公开”等。 公开晒权、亮权,让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阳光透明,不仅促进了干部规范用权,也让企业和市民更加放心。据统计,截至9月6日,宁波保税区已累计向社会公示50批次财政扶持资金分配使用情况,涉及科技、外贸、人才等专项扶持资金7.87亿元,主动接受企业监督,没有一家企业对资金分配产生异议。 “把‘小微权力风险不小,小微权力就在身边,小微权力事关全局’的‘紧箍’戴在机关干部头上,通过对人的监督、权的制约、事的规范,最大限度降低廉政风险。”杜占春说,如今,随着小微权力规范的推进,保税区已实现“监督探头”全覆盖,促进小微权力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运行。 管住“小微权力”意义不小 李国民 小微权力,看起来很小,触角却很广,与企业生产、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一旦“放纵”开来,危害很大。 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宁波保税区通过“查、补、督、考”措施,给小微权力“上锁”,意义不小,既扫清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路障,又有利于打造一支公职人员干净干事的队伍,提升党和政府执政公信力。 不要小看小微权力,小权力具备大腐败潜力。我们在媒体上时有看到,一个小小科级干部,竟可以贪污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可见小权力并不跟小腐败画等号。小微权力一旦没管住,一些干部就会利字当头,在腐败路上越滑越远,最后“苍蝇”变成了“老虎”。 随着反腐败的深入,制度的不断完善,要害部门的权力乱象日渐减少。但很多地方对小微权力的盯牢盯紧还是重视不够,管住小微权力,正成为日益迫切的反腐课题。 正风肃贪,上无禁区,还得下无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