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海 通讯员 王静雅 宁海记者站 陈云松 北京时间9月10日上午,在里约残奥会男女混合20分4×50米自由泳接力比赛中,来自宁海县的运动员陈懿与队友一起参加预赛,最终中国队在决赛中一举获得金牌。这是宁波运动员在本届残奥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在女子S10级50米自由泳决赛中,陈懿还以28秒21的成绩获得铜牌。 年纪不大,实力不俗。这是今年15岁的陈懿人生中第一次参加残奥会,她也是宁海县首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对于陈懿来说更是如此。她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与汗水。2001年2月出生于宁海县越溪乡七市村的陈懿,左手先天性手指缺失,从小学习游泳。在越溪乡七市小学读书时,陈懿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生。因为在游泳方面表现出众,8岁那年她被县残联和体育局筛选为残疾人运动员,从此开始了游泳运动生涯。由于她悟性极高,又肯吃苦,进步飞快。除了周三、周日休息之外,每天下午放学后,父亲陈令平骑着电瓶车带年幼的陈懿到宁海体育馆训练,不论酷暑严寒,风雨无阻。遇到县体育馆闭馆时,为了不荒废训练,他们选择在自家承包的水深1.5米的鱼塘里训练;冬天,则在本村水深有七八米的东坑龙水库练习冬泳。那时,不到十岁的陈懿在冰冷刺骨的环境中能持续半小时左右的训练,耐力惊人。 小学四年级时,通过宁海、江北两地残联、体育、教育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陈懿被输送到宁波训练,就读于江花小学,师从教练汤能能。13岁时她又进入浙江省队。在宁波深造后,有关部门减免了陈懿很多费用,但吃饭、租房还得自己掏钱,陈懿的独立生活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见长。一年半以后,有一次刚上初中的陈懿独自一人坐公交车到汽车站,再买票到宁海,辗转回到家里,让父母大吃一惊,此时她不过13岁。除了游泳,陈懿在其他方面也很出色:她在校运动会上赛跑得过第二名,在数学比赛中得过二等奖…… 2013年,年仅12周岁的陈懿在当年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以29秒72的成绩打破成年女子S10级50米自由泳的全国纪录。去年4月在巴西举行的巴西残疾人游泳公开赛上,她包揽了自己报名参赛的女子S10级个人项目和接力项目的9枚金牌,成为“全冠王”。 “我们的训练其实和健全人运动员已经差不多了。”陈懿轻描淡写地说,但此话其实蕴含着她付出的很多努力。刚开始练蛙泳的陈懿后来又学了难度较大的蝶泳,每天的训练量在五六千米,这么长的距离她只用两个半小时左右时间就完成了。这对普通游泳爱好者来说,是一个难以企及的运动量。“她12岁时参加过浙江省的健全人游泳比赛,拿过迎春杯蛙泳全能第四名的好成绩,而当时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现在都是浙江省游泳队队员呢。”汤能能教练曾这样介绍自己的弟子。去年,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全国残运会上,年仅14岁的陈懿延续了个人的辉煌,5金1铜的成绩让她成为宁波运动员在本届残运会上夺得金牌和奖牌数最多的运动员,也使她成为继杨洋、王益楠之后入选里约残奥会中国游泳队的又一名宁波运动员。 接下来,陈懿还将参加里约残奥会3个项目的比赛,期待她有更加优异的表现,在残奥会上一展宁波运动员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