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东区福明家园社区党总支携手共建单位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严龙 裘金杰 摄) |
|
余姚市中小学校把开展廉洁从教承诺作为师德师风教育的开学必修课。(苏英英 摄) |
|
孩子们在宁波科探中心感受科学世界的魅力。 (徐文杰 摄) |
|
第四届宁波市道德模范在领奖后合影。(市文明办供图) |
本报记者 张昊 现在城市的竞争不仅仅是“硬实力”的较量,更是“软实力”的比拼。城市文明程度如何,这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牢牢抓住文明城市创建这一龙头,全面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将文明之城这一独树一帜的优势,植入宁波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的创建,改变着每个人的行为举止和城市的角角落落,重塑了宁波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基因。文明的力量,正在让宁波这座东方港城焕发风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作持续推进 诚信街区、婚丧礼俗整治等重点项目显成效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根本任务和核心主题,项目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细落小落实,坚持全方位贯穿、深层次融入,通过丰富多彩的载体,达到“日用而不知”的程度,使“爱心宁波、尚德甬城”的光芒越来越明亮。 去年,市委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宁波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行动纲要》,随后梳理出50个项目重点推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今年,市委对这50个重点项目落实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并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制定了新一年度的工作方案,着力推进38个重点项目,诚信街区建设、婚丧礼俗整治、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等项目初显成效。 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进来,从细处入手、小处抓起、实处着力,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涌现了如俞复玲、陈怡、胡秀芝等一大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今年又评选表彰宁波好人69人,其中32人当选浙江好人,钱树德、郑秀丽等7人当选中国好人,为历年同期之最,名列全省前茅。我市通过加强家风家训建设,开展推荐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象山陈淑芳等6户家庭分别入选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我市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形化”建设,让道德绽放最美价值,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建立了俞复玲、钱海军、张亚芬等一批道德模范工作室,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爱心宁波、尚德甬城”良好风尚进一步弘扬。 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不断深化 斑马线逐步成为城市文明风景线 “宁波有礼”,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明礼、尚礼、践礼之风,传递着越来越多的温馨与快乐:斑马线前,司机谦和有礼停车让人,行人过完马路会回头微笑感谢;车站机场,不争不抢排队上车,微笑替代了拥挤…… 今年以来,我市落实省“迎接G20,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要求,大力实施“文明有礼,整洁有序”公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文明出行、文明服务、文明礼仪、文明旅游、文明施工等系列活动,大力倡导“排队守秩序”“礼仪待宾客”等,以公益宣传片、动漫等多种形式,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媒介和社会媒介,广泛传播文明理念,着力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今年,我市强力推进礼让斑马线执法整治,推行公务车、公交车、工程车、公务员自备车等号牌备案制度,对不礼让行为予以通报曝光。6月16日以来,已查处机动车斑马线前不礼让万余起,斑马线交通事故同比下降了30%,得到了市民群众的普遍点赞,礼让行为已经成了大多数。斑马线逐步成为城市文明风景线。 一座文明城市的品质,在“里子”上最能体现出来,而“四周边两部位”(菜场、学校、医院、车站周边及城乡接合部和管理区域接合部)是各种问题交织繁杂的区域,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市文明委精心组织“四周边两部位”文明创建顽疾治理行动,查找创建工作短板,全市各级共查找梳理治理点位约1400个。实行“对账销号制”“领导包干制”“联席会议制”,对这些点位进行汇总编号,列出分类清单,逐条分解责任,明确目标要求、完成时间,落实一个销号一个,整改一个销号一个。目前,已完成约60%重点点位的治理。 每个社区都是文明城市的细胞和基石,它就像一块块拼图、一个个细胞,彼此相互串联构成我们的城市。社区里的平凡而温馨的点滴故事,铺就了社会和谐的底色,构筑起每个人的“幸福港湾”。今年,市文明委启动社区文明创建提质行动,大力开展“组织领导优、民生服务优、环境秩序优、文化活动优、道德风尚优,居民满意度高”的“品质社区”创建活动。7月启动的首届“十佳品质社区”推荐评议活动,再度激发广大社区居民的热情和家园意识。目前活动已进入投票环节,市民踊跃参与,为自己社区点赞,为文明宁波喝彩。 为引导和规范市民文明行为,提高文明城市创建的法治化水平,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列入今年立法论证和调研计划。目前已完成调研报告和条例草案初稿,接下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形成议案后,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 农村文明示范线五彩斑斓绚丽多姿 青砖黛瓦马头墙,绿水蓝天长回廊。去年以来,我市全面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打造属于宁波市的美丽乡村“金招牌”。 根据《宁波市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方案》,提出了“路面无垃圾、河面无漂浮物、田间无废弃物、庭院无乱堆放”的“四无”整治目标,全市农村环境卫生百日整治攻坚战从此打响。各方联动,不仅给农村彻底洗了一次“脸”,还偿还了多年来的环境“欠账”。 在巩固集中整治成果、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全面开展集文化、文明、产业、旅游、生态等为一体的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全力推进打造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乡村文明综合体。市文明办制定《宁波市农村文明示范线创建行动方案》,召开工作部署会,明确创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在四明山区的余姚,打造独具山村风味的“五彩四明”文明示范线;在沿海地区的象山,打造具有东海渔村特色的“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在平原地区的慈溪,打造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的“溪上慈风”文明示范线。 美丽农村升级版不仅需要“外在整洁”的美,更要“内外兼修”的美。我市通过发掘乡贤资源来涵育文明乡风,通过开展家风家训活动来传播、塑造优良家风,通过保护历史文化守住文化根脉、留住乡韵乡愁,推动实现“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 承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全市已建成的789家农村文化礼堂,如今成为农民群众的共同精神家园、村民议事集会的重要场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三年来1.2万多场大型活动吸引了超过100万人次参与,发掘和培育了一大批乡贤能人、文化达人和农民文艺团队,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农村文化礼堂,目前成为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提升 因地制宜的德育工程 成为育人品牌 花朵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呵护与关爱。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全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春泥计划”“四点钟学校”“假日学校”、家长学校建设,为未成年人搭建寓教于乐、学技学艺、立德树人的平台。 江东区镇安小学被评为2015年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镇海区精英小学的桂子健入选2016年全国百名美德少年……近年来,我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着力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积极组织开展“童心向党”歌咏、“争做美德少年”等活动,不断完善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和“春泥计划”建设体系,为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青少年承载着家庭的期盼、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拥有怎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怎么样的行动。为此,我市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意见》,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我市因地制宜,“一地一品、一校一策”的德育工程建设成为育人的品牌和立校之本。象山县“四育并举,以文化人”的德育模式、海曙区以“海之梦”社会实践平台打造“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涯体验联动模式、江东区镇安小学开展“童蒙养正、国学毓德”传统文化教育……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些工作方法新、举措实,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欢迎和好评。 “父母离婚后怎样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孩子害怕或拒绝上学,怎么办?”……这是未成年人学习成长中经常会遇到的突出问题,也是今年我市首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宣讲聚焦的话题。今年,相关心理学专家和志愿者在我市各地进行百场宣讲,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护航”。 志愿服务制度化进一步推进 一张网实现志愿服务 信息互联互通 “向善的心,逼走夜的荒凉,温暖因此挨着每个寻常的日子,一座城市因此闪闪发亮。”诗人用动人的句子,献给这个城市里最可爱的志愿者。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着重在抓统筹规划、制度保障、党员带头、资金支持、社会礼遇等方面下功夫,使全市志愿服务事业不断提升,志愿者用行动温暖着甬城的角角落落。 目前,由市志工委统一领导,市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网络管理系统、志愿者学院、志愿服务基金会、81890志愿服务中心等构成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其中的市志愿服务网络管理系统,通过“网上+网下”“网络+实体”的方式,构建起集注册登记、岗位发布、供需对接、服务记录、组织维系、培育孵化于一体的志愿服务管理平台,为社会化运作、项目化推进、岗位化服务提供保障,使求助者与志愿者实现常态自主互动对接,实现全市志愿服务信息互联、互通、互享和数据同步更新。 我市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特色志愿服务团队、社区志愿服务站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邻里守望、“5”帮你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打造最温暖的“志愿宁波”。宁波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城乡社区为主阵地,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由过去单纯的打扫卫生、扶弱助残,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治安、环保等领域拓展,由零星分散、突击性活动,向有组织、有规模、经常化、常态化活动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让志愿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推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 在去年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的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评选中,我市的钱海军获得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宁海党群同心圆、北仑红领之家获得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称号,海曙澄浪社区获得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社区称号,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