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1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勤勇村:“石里淘金”谱新篇

  勤勇村的文化礼堂(朱军备 摄)

  本报记者 朱军备

  通讯员  邵志明      

  

  青山,碧水,绿树,红花,显示了眼下干净优美的生态环境;石屋,石墙,石门,石路,讲述着过往岁月的勤劳勇敢。

  鄞州区东吴镇,太白山麓凤凰山下,有村名叫“勤勇”。人勤村洁,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庄———

  石头:

  记录村庄辉煌的历程

  走进勤勇村,仿佛进入一个用石头垒起来的世界。石块铺就进村的道路,石块垒成墙脚,石块砌成墙面。村民的房屋整齐地排列,门前都栽种了花草,停车位划了白线,车辆停放整齐。

  山岙之中的这个村庄,宋朝时就有人居住。虽有“凤溪”的美丽传说,但贫穷落后一直困扰村民。

  20世纪70年代,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勤勇人以大无畏的精神,靠着“一副肩膀两只手”,团结一心,将原来的破旧房全部拆掉,建起一排排的新农居。

  老村民回忆:从1975年到1985年,10年时间,全村人硬是靠手工建起了石头屋,实现了“八百亩粮田超双纲,六千亩山林披新装,十一只水库鱼满塘,畜牧生产大发展,社员户户住新房”的奋斗目标。

  这只山乡飞出的“金凤凰”顿时成为各地学习的典范。当年,参观考察的各地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纷至沓来。“勤劳勇敢、艰苦创业”的勤勇村,成为靠自身努力改变居住环境的“样板”。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个以种植业为主要产业的村庄,没能跟上市场经济的大潮,勤勇村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村貌:

  反映环境意识的提升

  勤勇村的村民,烧菜煮饭,以前大多用柴禾当作燃料。炊烟袅袅,很有诗意,但砍柴烧饭,烟囱冒烟,烟灰四飞,柴草乱堆,既破坏山林又污染空气。

  为改变村民多年来的生活习惯,鼓励他们使用清洁能源,勤勇村村集体每年补贴村民人均100元燃气费。通过引导,现在村民都改用了清洁方便的煤气灶。

  勤勇村的环保意识比较超前。早在2008年,该村就率先实施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用水通过污水处理池再排入河道。

  2013年,东吴镇将小白、童一、勤勇3个村纳入“三点一线”整理改建计划。作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村落原貌至关重要。勤勇村原有的30幢石头屋得到了修复提升,那些被改建过的房子重新融入了村庄特色之中。

  同时,去年该村再度对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进行完善,大量种植了银杏、樱花、梅花、茶花等树,村入口处建了公园,还在村里修了“樱花大道”。

  全村保洁实行市场化,每户人家门口摆放了小垃圾桶,保洁员及时处理这些垃圾。

  村民王幸岳说:“这几年,村庄面貌越来越整洁了,经常有人来阿拉村里观光拍照,阿拉作为村民,也脸上有光啊!村里环境搞得好,我们也有义务把它维护好。”

  “村庄干净了,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更强了。以前,农村养鸡养鸭是常态,现在,老人们都不愿再被满地鸡粪破坏这美好的环境。”村委会主任王贞再说。

  民宿:

  谋求经济模式的转型

  村内12家养殖场已被全部关闭,村民家里三三两两散养的鸡也都处理掉了,满地鸡粪的情景早已成为历史。

  那些养殖场留下的空间,如何利用好?该村引入民间资金,建起了拥有110个床位的凤岭山庄。看到这里生态优美,历史文化特色显著,上海客人来了一批又一批,今年年游客量预计超过1.5万人次。村干部说,“发展民宿,不但给村集体带来租金收入,也带动了竹笋、鸡鸭等农产品的销售。”

  如今,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到180万元,新村建设项目将于12月份开始,计划兴建98套4屋楼房。村干部正在谋划,准备再发展一批村民可以参与的民宿项目。

  “附近的东南佛国天童寺,村内13公里古道,祖辈的创业故事,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村党支部书记老谢说,今后将推出“百家宴”等民俗活动,来“勤勇”的人肯定会更多。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