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2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方圆一公里,就有拍不完的故事

  水中童趣。 (徐建东 摄)

  本报记者 陈青

  

  在日前举行的宁波首届国际摄影周上,有一个“宁波摄影家个展+团体展”的单元,呈现了最接地气、最具活力的宁波本土摄影力量。四明影社就是其中之一,这家以拍摄方圆一公里故事为主题的本土社团非常引人注目,住在东钱湖的父母亲相依相守,送快递的小哥,已经通车的地铁与江南古桥,妈妈做的早餐以及城市的变迁等尽在他们的镜头之中。四明影社发起者、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沈一鸣说:“我们要静下心来,关注身边熟悉的事,拍出有感情的作品。”

  去年9月成立的四明影社,即将迎来一周年生日,该社有摄影爱好者20多人,以推广摄影艺术为导向,沈一鸣说,“志同道合,以影会友”是成立的初衷。每个星期六的下午是成员活动日,“我们聚在一起交流,讨论国内外摄影潮流。”

  如今,摄影成了大众文化,随着照相机和手机的普及,随着数码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摄影队伍以几何级数增加,近20年摄影的变化非常大。“但静下心来摄影的人反而越来越少,照片大量被复制和雷同化,没有个性,走向娱乐化。”沈一鸣认为,“我们摄影人要做的是思考问题,以区别于大众化、娱乐化。拍张图片很容易,但艺术创作是很艰苦的。”

  在他看来,人们总是忽略身边的事与人,对日常起居的方圆一公里内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宁可舍近求远去领略别人已厌倦了的风景。“摄影人的直接体验就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抓住方圆一公里,不断去发现身边的美,才能从熟悉的环境中提炼出更具有参与社会力量的作品。”

  此次宁波首届国际摄影周,四明影社有13人参展,其中11个题材是关于宁波的,100多幅作品让参观者看到了城市的飞速发展,记忆中的家乡以及隐藏在照片背后的故事。鲍坚光拍摄的《假别墅》,反映的是已存在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别墅废墟,画面中有羊从窗口跃出,也有敷面膜的女人在浇花,在当今房地产热潮中显得孤单寂寞;崔运富拍摄《错位的风景》时,关注的是家门口高楼与矮房、宁静与嘈杂、热情与冷漠、美丽与丑陋;胡旭辉的《快递小哥》展现了公众对快递行业的需求水涨船高,而在极高的性价比背后,快递小哥们承受着代价;李娜的《妈妈的早餐》美好、温暖;郑孟缇为父母拍摄的《相守》,是沉甸甸的刻画与记录,谱写了一首岁月的歌。

  沈一鸣送去参展的是他花了两年时间,骑着自行车去了几十次完成的《高桥·地铁》,古桥、地铁、古村、生活的人们相映成趣。“水是江南的灵魂,桥是江南的符号。城西的西塘河是唐宋以来古宁波的水路官道,连接着大运河。高桥是西塘河上桥身最高跨度最大的一座,沉淀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地铁浓缩着都市生活的缤纷色彩,是另外一种桥。百姓的生活与地铁时代的融合起来,是时代影像的交响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