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骏华 对于热衷琦君作品的读者而言,今年可谓非同寻常,适逢这位作家诞辰百年、逝世十周年。琦君的文字婉约而隽永,以至真至美的篇章触动读者的心。她的《万水千山师友情》更是感人至深,耐人咀嚼。这部作品集共分五辑,收入了散文、小说、新诗及剧本,兼收并蓄,展现多方面才华,虽长短不一,却可串联成可歌可泣之宏文,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琦君在台湾生活了40年,她以文字寄托内心浓重强烈的思乡之情,并将童年往事、社会生活及旅居情况的浮游心情称作“三度空间”。人立于天地之间,对自然界的观察,其基本点在于辨认方向,《周礼》更是开宗明义指出:“辨方正位。”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游必有方。从我国文学的两大源头《诗经》《楚辞》开始,再到王粲、陶渊明、江淹等人的诗赋,经过历代文人的不断演绎,将思乡、怀土之基调一脉相承,且历久弥新。 琦君,本名潘希珍,出生于浙江永嘉。浙东南的永嘉,西有重山层峦,东临汪洋大海,水陆交通便利。1500年前,谢灵运担任永嘉郡守一年,虽客寓潮湿多瘴疠之地,却借永嘉山水之灵气来宣泄忧闷,释怀娱情。因得佳境之助,不但诗笔大进,佳作不断,诞生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名句,而且创造了适宜登山的“谢公屐”。琦君笔下的山水不再是一幅平面画卷,空间景象在时间中远近高低移动,如同欣赏长条轴卷书画,由散点构建伟章。读者在欣赏遥望之余,仿佛徜徉其间,流觞曲水,攀崖泛舟。无论身处何时何地,琦君难以割舍对故乡的挚爱,笔下的许多美文,若用方言念来竟也朗朗上口,她在《乡土情怀》中感慨道:“其实不改的乡音,正是一份故土情怀的慰藉”。 日月催人老,琦君于记叙及抒情间,感思、传递着人生旅途充盈的美好。在这部作品集中,琦君于多篇提及最敬佩的夏承焘恩师。浙东词宗夏承焘先生宏通细致,讲课由浅及深、由表及里,不仅授以学生“三字心传”,还注重书外功夫,寓教于乐,再现了“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琦君得此良师导引,得以终身探寻神秘、奇异的文学领域。师生情谊,似海师恩,念念在心。《万水千山师友情》中,琦君以澎湃的诗情和优美的文笔,感念故旧之谊,诸如王思曾这些推心置腹的师友,绝非泛泛之交,可是40年聚散无常,音书阻绝,作者但愿师友无恙,重逢有日。 琦君始终记得恩师当年的诲谕:“不必强求做诗人,却必须培养一颗诗心。不必是一个宗教信徒,却必须有一颗虔诚的心。”琦君是一位织梦者,为真善美而书。炎炎长夏,终日开冷气会感到不舒服,若关掉冷气则闷热难当,容易生病,琦君在开开关关的“冷暖人间”中,领悟到烦躁比燠热更伤身,心静自然凉。联想到苏东坡“安心是药”之诗,安心、静心、宽心正是有效的良方,她于日常生活中体味养性之法,不急躁,不怨恨,清闲、豁达。国者人之积,人者心之器。辜鸿铭认为,真正的中国人是一个有着孩童般精神世界和成熟理智头脑的人。但得此心春长满。琦君充满童心童趣,戏称自己为“今之古人”,她在《计算机与烦恼》中写道:“幸得计算机再神通广大,终究是没有‘心’的机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沧桑世事,千古文心。 托尔斯泰曾言:“文学使人靠近。”船过水无痕,《万水千山师友情》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是因为琦君以温馨恳切的语言,与读者对话,写出了共通心境与文化渊源,个体之间相互理解,感同身受,虽历经岁月的洗礼,仍具有影响力。正如海外畅销女作家吴玲瑶所言:“一直感念着恩师的隆情,珍惜着人间至情的友谊,琦君女士也以这样的爱待人,人如其文,为庸扰的世界带来了无比的清新,由她的文章里才体会到什么叫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