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赞卿像 |
|
《明史稿》书影 |
|
朱氏后人捐书天一阁 |
|
清琥珀铺首衔环三兽足盖炉 |
|
清赧翁款提梁紫砂壶 |
本报记者 陈青 通讯员 王伊婧 嗜书成痴 终成大家 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 作为宁波的文化地标,天一阁被誉为“人类藏书史上的奇迹”,是宁波深厚文化底蕴的象征和骄傲。而天一阁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天一阁,既源自范氏十三代的艰苦卓绝的坚守,同时也得益于宁波一批又一批藏书名家的慷慨捐赠,百川归海,凝聚成如今“书藏古今”的庞大规模。这其中,有一位白须长髯、清癯疏淡、气质儒雅的老人,对天一阁藏品质量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他就是20世纪在江浙一带收藏界中赫赫有名的藏书家———朱赞卿。 朱赞卿,名鼎煦,字赞卿,又字赞父、酂卿、者卿、宰卿,号别宥、香句。1885年出生于萧山朱家坛的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家庭,6岁入私塾,先后就读于萧山高等小学堂、绍兴大通师范学堂、杭州宗文中学,2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浙江省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的朱赞卿在出任了一段时间的法院推事(当时法官称“推事”)后,正式改业律师,在宁波鄞县地方法院辖区内执行职务。 从事律师这个职业,朱赞卿自有其抱负。他认为做一名公正的律师可以保障人权,伸张正义,有益于民众,“以为辩护之职,务申民隐,扬直抑顽,有益人群。”从事律师工作近40年,朱赞卿绝大部分时间待在宁波。他学兼中西,博识多才,法律业务精益求精,在辩护时,能处处依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声誉鹊起,成为甬上的名律师。 朱赞卿先生是一位爱国民主人士。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政协宁波市委员会委员和宁波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等职,在整理和保存地方文献资料方面,提出了许多的建言。 朱赞卿从小酷爱读书,做了律师之后,渐渐有了些积蓄,便萌发了藏书之念。同时,又由于律师这个职业的自由性,他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自己热爱的事———藏书和研究著述,“是亦为政而不牵于位,故得游心艺文”。 他对藏书藏品的流传讯息极为关心,每凡遇到故家藏书散出,他不惜倾囊购之。同时,他利用办案之机,往来杭州、上海之间,购买所需书籍。 与一般藏书家专收“经史子集”四部藏书不同,朱赞卿在收购藏书方面往往独辟蹊径、慧眼独具。他广罗博收,名著稿本、读书札记、方志、医卫、历算、戏曲、宗教、民俗、音韵、字书、种草莳花等内容,多有所涉,亮点频现。他的藏书,多善本、珍本,为世人所瞩目,这当然是朱先生不惜重金、苦心收求之功。遇到手头吃紧,又有难以舍弃的典籍时,他宁肯变卖家中财物也不放弃。民国《鄞县通志》记载:“尝邂逅得宋本《五代史记》,把玩考校,喜而不昧。书友示以顾千里手校《仪礼》,典衣买之,故人笑为书痴。” 朱赞卿的藏书中最得其“欢心”的“宝贝”之一,就是万斯同《明史稿》稿本。1934年,沙孟海获悉河南人有部《明史稿》要出售,在甬上藏家间奔走传告。当时,宁波著名藏书楼伏跗室和蜗寄庐两家皆因价格过高而放弃。最终,朱赞卿东挪西借,凑足900银圆买下了这部书。后来,又购得黄宗羲《明文案》手稿,他将两部书放入一个书柜,称之为“句章双璧”(句章为宁波古地名),爱惜不已。随后,《明史稿》经许多著名学者及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鉴定,确认为万斯同的手稿本无疑。在这部书上,万氏编纂明史过程中的选择、取舍、分合、排列等,均清晰可见,因此,它便具有了清修《明史》重要底本的性质。由此可见,这部《明史稿》具有稀见的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值得一说的还有顾校《仪礼注疏》。跑单帮书贾林云葆常去朱家向朱赞卿“推销”一些古籍和古董。1944年的一天,林云葆给朱赞卿带来了万历二十一年监本《仪礼注疏》,十七卷,六册,书上有大量的批校题跋,并钤有“思适斋”“顾广圻印”诸印。原来,这是乾嘉时期最负盛名的校勘学家顾广圻的校本。黄跋顾校历来是藏书家争相收藏的对象,其文献文物价值不下宋本。 顾广圻是一位在校勘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学者,一生校书不下200多种,被学界誉为“清代校勘第一人”。这也是朱赞卿看到顾校《仪礼注疏》时激动不已的原因。顾校《仪礼注疏》是顾广圻30余年的心血,一直在行箧中伴随他辗转四方,不仅承载了他的学术成果,还凝结着他的生命光影,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然而,林云葆的要价高得吓人。朱赞卿为了得到顾校《仪礼注疏》,前后历时半个月,往返六七次,以《宁波府志》《四明六志》《奉化县志》《镇海县志》《余姚县志》等作价6000元,又忍痛把房产出典,还搭上了一件大毛皮袄,复出钞币7000元,与易顾校六册,此事终得圆满。 相比于在搜集书籍上的不遗余力,朱赞卿全家生活却相当的节俭,他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收购藏书藏品。由是别宥斋藏书最多时达数十万卷,朱赞卿成为浙东卓有成就的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沙孟海先生1950年撰《朱君生圹志》,云“甬上数藏书家者,前有范氏天一阁四百年犹存;近则冯氏伏跗室,君之别宥斋,并致休声,为世引重。” 天一情缘 化私为公 宁波自南宋明清以来,爱书、藏书、读书之风鼎盛,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著名藏书楼、藏书家。而对于成为藏书楼典范的天一阁,后世的众多藏书家除了景仰、仿效外,更纷纷给予关注和关爱,尽自己的一份心意和责任。朱赞卿先生就是与天一阁结缘深厚的其中一位。 1928年,朱先生协助林集虚编纂《目睹天一阁书录》,约定林集虚以十天为期,由于时间紧迫,另又邀镇海吴文莹、范氏后人范寅集共同登阁,协助写录。 1932年至1936年,朱赞卿任鄞县文献委员会委员及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委员。1933年9月,宁波遭强风暴,天一阁宝书楼东墙一角倾颓。同年10月,鄞县文献委员会发议由公家筹款兴修,成立重修天一阁委员会,朱赞卿是委员之一,经历了天一阁的修缮、天一阁书籍的迁移等重大事件,从献计献策到具体参与,他尽心尽力,不辞辛苦。1933年9月,协助赵万里重编天一阁书目,由于限定在一星期之内重编天一阁书目,难度十分大,赵邀请了冯孟颛、马廉、朱赞卿、杨菊庭、张福庆等人,最后还让朱先生到法院请来五位书记担任誊写工作,书目才得以完成。可惜的是,原稿在抗战时散佚殆尽。此事见于赵万里《重整天一阁藏书记略》,“孟颛、隅卿二位先生,和大律师朱酂卿先生……都来帮忙。” 别宥斋的书,是朱赞卿一手聚集起来的,分别庋藏于宁波和朱先生老家萧山,“一斋两藏”,以宁波为主,萧山所藏也不乏善本。抗战时期,萧山老家的书籍虽转移至绍兴,然而还是没能幸免于难,毁于战火。宁波沦陷后,朱赞卿带着藏书辗转流离,历尽艰险,直至抗战胜利,所幸得以保全。 “文革”开始,朱赞卿因藏有满楼的“四旧”,受到不法不公的批斗和折磨,并被遣送回萧山原籍。而他的收藏,幸亏当地文化部门自行组织“红卫兵”,借“破四旧”之名,抢先一步把别宥斋藏书和文物藏品“封存”(实质上是保护)起来,暂存于天一阁,才侥幸躲过一劫。 1967年8月5日,朱赞卿郁郁而终,时年83岁。先生弥留之际,念念不忘他花毕生精力搜集和收藏起来的图书、文物,这些藏品的最后归宿成为他临终前最为挂心之事。他怀着无可奈何又对日后寄予希望的复杂心情,嘱托前来探望的挚友沈曼卿先生:“查抄的藏书藏品,日后倘能璧还,还是捐赠天一阁为好,俾使永久保存。”并对其亲属说:“予以善本遗之某,某决不能读,则有若无也。予下世后,某或货于人,未必得善价;即得善价矣,仅仅多挥霍耳。”又说:“吾旦暮人也,终当谢也。身后尔曹当为我善处此书,其为我捐赠天一阁,并存不朽,吾愿足矣!” 1979年8月17日,其家属遵照先生遗愿,将别宥斋藏书、字画及文物全部捐赠给天一阁。当年9月1日,在天一阁举行了隆重的朱赞卿先生家属捐献图书文物给奖仪式。历经波折后,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带着收藏家无限的心意与愿望,最终在天一阁得到了妥善保存,找到永久的归宿,融入社会的文化宝库。 别宥藏珍 惠及社会 目前,天一阁馆藏的30万卷古籍中,有三分之一来自朱赞卿先生的别宥斋。天一阁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137种古籍中,52种来自别宥斋旧藏。另外,朱赞卿先生还向天一阁捐赠了1700余件历代书画、瓷器、玉器、古玩等文物,对提升天一阁馆藏品质贡献巨大。 天一阁在接收了朱赞卿先生的捐献后,对这些文物藏品开展了全面而持续的保护、整理、研究,并通过服务学术、出版文献、举办展览、国际交流等多种方式,让这些珍贵藏品不再束之高阁,逐步走向民众,服务社会,更好地发挥其以文化人的作用。 2008年5月,“朱赞卿先生捐赠文物精品展”在天一阁书画馆举行。走出“深闺”的60件书籍、瓷器、字画等文物,令观者眼界大开,也让人们重新忆起了这位保存、捐赠了众多古籍文物的收藏家。 2008年9月,天一阁博物馆经多年的整理研究,编撰出版了《别宥斋藏书目录》一书,第一次全面完整地展示了别宥斋藏书的概貌,为众多浙东学术和宁波藏书文化的研究者提供了文献依据。 2009年,天一阁博物馆组织的“百年书楼的风雅扇面艺术展”走出国门,来到了法国的鲁昂市、意大利的维罗纳市展出,带去了东方含蓄及写意的传统文化之美,受到当地市民、艺术爱好者的关注与欢迎。这其中有一部分展品就是来自别宥斋旧藏。 今年是朱赞卿先生诞辰130周年,又恰逢天一阁建阁450周年。9月24日,天一阁将举办“别宥藏珍———朱鼎煦先生捐赠精品文物赏鉴活动”,在先生所捐珍宝中择其精品呈现给世人,以慰先贤,以飨大众。此次活动为预约赏鉴活动,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展品,同时在参观过程中将有天一阁的专家全程陪同讲解。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以通过天一阁官方微信预约报名。 活动所展出的古籍除了前文提及的《明史稿》和顾校《仪礼注疏》,还有明末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集韵》十册。《集韵》为研究音韵小学的经典著作,是一种根据韵部分类兼有形、音、义解释的字书,它是我们今天研读古汉语文字音韵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此书所用纸张为洁白如玉、表面砑光的宫廷桃花纸,墨色光泽如点漆,楷字方正丰满有神采,界栏及小字抄写整齐细致,纤毫入微,晶光耀目,向来被目为“下真迹一等”的珍品。这三部古籍均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除了古籍,展品中还有明代书画奇才徐渭的书法作品《白燕诗》、清代画家沈铨的工笔画《猫菊双鸟图》、“竹鹤老人”何澄的《溪山雨霁图》这三幅书画精品。另外,此次将要展出的还有一款晚清时期的琥珀铺首衔环三兽足盖炉、一款清代赧翁款提梁紫砂壶、一款清代青白玉松梅树杆瓶,都是不可多得的存世佳品,相信可以让众多参观者一饱眼福。 涓涓细流,终成大海。今天我们纪念朱赞卿先生,感佩其高深的学养和眼光,感念他在战火纷飞的乱世为抢救保存典籍而付出的辛劳和心血,感谢他秉承弘扬了宁波藏书家的化私为公、惠及社会的胸怀与奉献。正是有了前人们坚韧不拔的追求、付出、坚持甚至牺牲,千千万万的中华典籍才得以传承和传播,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够目睹、手抚、心悟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使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息。 斯人已逝,馨德长存。 (参考文章:梁启东《别宥斋与天一阁》、骆兆平《别宥斋藏书与赠书》、袁慧《朱酂卿和他的藏书楼别宥斋》) (照片由天一阁博物馆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