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区县纵深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28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北洪塘社会组织迸发品牌集成效应

姚江畔安置社区构建幸福生活圈

  孙家丽园社区的布约而同创意手工坊。
  宁波技师学院学生志愿者参与孙家丽园社区“约伴公益行”活动,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七彩巢工作室开展暑期图书馆实践活动。(本文摄影 吴天云 徐欣)

  本报记者  徐 欣

  通讯员   蒋圆圆

  江北记者站 张落雁      

编者按

  在姚江畔,有5个农民安置社区,居民总户数逾7300户,党员350人左右,是农民安置社区较为集中的一个区域。针对农民安置社区的特点,洪塘街道打造“姚江畔”农民安置社区党建联合体,采取“布点、提亮、增色”三大举措,引导社区打造自己的特色党建品牌,如姚江社区的“心连心”弱势群体就业平台、孙家丽园社区的“党建+培育社会组织”等。

  近年来,洪塘街道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用社会组织的力量服务好居民。目前该街道已有在册社会组织109家,公益骨干上百名,各式各样的社会组织服务遍地开花。

  

  “社会组织+公益”

  构建幸福生活圈

  今年7月,亲亲社区社会组织公益一条街正式启动,应急装备展示、绘本读书、心理咨询、青少年服务等一应俱全,覆盖了社区里各个年龄段的居民。

  其中,七彩巢工作室是社区最早成立的社会组织之一,该工作室由社区所辖企业、居民党员个人企业以及其他共建单位共同组成,负责人胡锋是亲亲社区里的一名“80后”年轻党员。“刚搬进小区的时候,我便发现了居民们对于社区服务的需求,我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应该为大家做些什么。”一直以来,胡锋都有参与公益事业的想法,“这几年,社区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让我看到了机会。”

  如今,七彩巢工作室已经小有名气,还成为洪塘街道第一个注册成功的社区社会组织。今年暑假期间,工作室承办了洪塘街道的暑期青少年职业体验活动。“职业体验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青少年在工作过程中,接触不同的顾客,提升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在职业体验的过程中逐渐改变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学会礼貌待人,为他人着想,体会家长的艰辛,并逐步理解大人的世界,缩小代沟。”胡锋说。

  “社会组织作为最密切联系群众的深厚土壤,党员在群众中间的示范带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洪塘街道社会事务科管主任说。孙家丽园是一个纯农民安置小区,社区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党建+培育社会组织”模式。今年5月,社区成立了“益+”公益平台,培育出一批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公益服务,社区里的居民党员也成了社区里公益组织、文化团队的领头人。

  据了解,“益+”公益平台包含“布约而同”“不倒翁———社区老年防跌倒”“约伴公益行”和“阳光照暮年”4个公益项目,如今,这些服务覆盖了社区内大部分年龄阶段的居民,让社区里撤村建居的失地农民尽早适应城市生活,融入社区大家庭。

  “社会组织+惠民”

  提升居民幸福感

  和塘雅苑是我市首个市级公共租赁房小区,有着公共租赁房小区承租对象阶段性、流动性较强的居住特征。和塘雅苑的住户是来自老三区的中低收入家庭、引进人才和优秀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住户,家在江北,但工作户籍地不在当地,生活有诸多不便。加上中低收入家庭占绝大多数,更需要社区的关爱和服务。”洪塘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为此,和塘雅苑小区以党建为引领,培育社会组织,成立了服务社区居民为核心的“和雅之家”邻里服务站,成为江北区首家完成注册登记的社区级的社会组织培育基地。

  走进“和雅之家”,不大的房间里,各种各样的服务却一应俱全。一块空地,一张木桌子,几乎每天有人来找周益金修理小家电。螺丝、钳子、扳手、剪刀……周师傅成天低头摆弄着这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工具,看着一件件小家电经过自己的手又“起死回生”,周师傅总有说不出的成就感。周师傅是和雅之家里较早的一批志愿者,两年来,周师傅已为居民们修理了两千余件小家电,成为居民心中当之无愧的“及时雨”。

  原来,在居民入住后,针对公租房社区人员复杂的现状,社区通过集中走访、居民自荐、居民推荐、发布志愿者招募令等方式挖掘了许多热心且有专长的志愿者,在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培育各种服务项目,重点围绕“便民、文化、平安、就业”的居民关注的热点项目搭建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常态化的惠民服务。

  在“和雅之家”中,除了周益金小家电维修工作室,还有啄木鸟益身坊、法制小屋等志愿服务团队,渐渐在社区里打响了名气,成了社区一张响亮的名片。“我们社区一点也不比人家商品房小区差,我们的电器坏了可以在社区里自己修,有了邻里纠纷问题也有人来调解,甚至理发、法律咨询都可以不出社区,实在是太方便了。”居民杨奶奶说着便竖起了大拇指。

  此外,社区还为居民搭建再就业平台,通过社企联动,将来料零散加工引入“和雅之家”邻里服务站,成立“携手合作社”,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再就业。

  “社会组织+治理”

  培育红色领路人

  “有了社区建立的合作社,现在我们在家里就能赚钱补贴家用,真是太好了。”姚江社区的袁阿姨口中的合作社便是“心连心”弱势群体就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工作地点在姚江社区的一处车库。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三五个50来岁的老人,一边说笑一边有条不紊地忙着手里的活。

  姚江社区是较早的一个农民安置小区,以前有不少居民以种田为生,如今失去了田地,虽然生活衣食无忧,但精神上却变得空虚了不少。社区推广党建引领下的“三位一体”联动治理模式,以社区党组织为统领,形成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方“交叉任职”机制,理顺三方关系,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在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成立了“心连心就业合作社”、“4050”党员服务等团队,承接周边企业的来料加工、刺绣等业务,实现失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

  “一方面我们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培育党员参与到社会组织中,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更好地为居民服务。”管主任说。如今,姚江花园心连心合作社已吸纳本社区及周边社区超过300位居民,涵盖病残居民、贫困居民、4050失地农民、社区矫正居民等弱势群体,为这些居民提供低门槛的就业途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