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三江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09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享共赢

普惠金融光洒甬城

  宁波银行业在全国首创“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
  宁波银行业积极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宁波银行业积极做好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
  宁波银行业持续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
  宁波银行业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提升年”活动

  文图 张正伟 陆宏成 陈吉云

  昨天,宁波银监局在中国银监会新闻发布中心召开发布会,以“践行共享理念,实现三个提高,推动辖区普惠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主题,介绍了宁波银行业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具体做法,受到全国瞩目。

  以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为重点服务对象,做好全面、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这,就是普惠金融。我市推进普惠金融工作的主要做法有哪些?宁波人民从普惠金融发展中得到哪些实惠?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宁波银监局相关负责人。

  笔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银监会关于提高普惠金融“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宁波银行业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的普惠金融理念,结合辖区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辖区的普惠金融工作遍地开花,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城乡并行

  普惠金融服务离大家更“近”

  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是普惠金融工作方向之一,宁波银行业今年把工作重点放在网点和服务的全方位覆盖上,目前已经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的全覆盖。

  普惠金融活动开展以来,我市银行机构在加快发展社区金融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向农村延伸触角,在相对薄弱的“16+3”区域、纯农业乡镇加大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改善城镇低收入人群、困难人群,农村低收入农户、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创业大学生的金融需求。此外,我市还优化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金融服务,引导和鼓励成长型、科技型企业到“新三板”和区域性场外市场挂牌融资,稳妥推进创业投资、天使投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业态发展。

  “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这是我市普惠金融服务提出的发展目标。今年以来,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服务基层需求为第一要务,将新增营业网点向社区和乡镇倾斜、将金融服务向特殊人群倾斜,全面建设城乡并行的立体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实现村一级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宁波银行积极响应小微金融服务活动号召,“背包下乡,走村入户”“信用额度送上门”,为小微企业举办专场融资会……今年上半年在宁波各地开展233场推介活动,成功授信近5亿元。

  我市银行业监管部门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农合机构改制为农商行,推动涉农机构设立三农委员会或三农金融事业部,并引导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提供多层次普惠金融服务。在鼓励设立小微专营支行和社区支行指导意见的带动下,最近三年,宁波新设分支机构214家,其中小微和社区支行128家,占比59.81%。

  今年以来,我市银行机构还积极打造立体式普惠金融服务网络,优化升级网点硬件设施,健全特殊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手机支付等电子银行业务。

  近日,建行宁波市分行在宁海长街月兰村开展移动支付示范推广。月兰村1000多户手机银行用户在当地种养殖大户的示范下,逐渐学会了如何使用移动支付。在乡镇网点全覆盖基础上,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便民服务站、金融电子化机具、电子渠道等多种方式,将金融便民服务送村到户,今年还开展“非全日制网点”和流动银行车试点,帮助偏远山区客户办理存取款和其他非现金业务。截至8月末,我市2636个村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创新对接

  普惠金融服务越来越可“得”

  小微企业、农民和低收入群体非常需要通过金融服务的帮助实现“致富梦”,他们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怎么样?辖区银行业有没有一些新的举措去对接?

  笔者采访中获悉,今年以来,宁波银行业对上述群体的普惠金融突破方向放在单列信贷规模、机构自主承诺、推进无抵押贷款模式、做好特殊群体金融服务等方面,辖区的金融服务越来越“接地气”。

  截至8月末,我市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新增22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71倍;小微企业贷款客户量达到18.44万户,申贷获得率92%。普惠金融工作做好了,对于供需方来说是双赢的事情。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市银行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精准投放和服务创新,不但保证了市场对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而且找到了金融突围的新方向。

  宁波银行参照企业出口退税分类管理资质,推出全市首个“退税盈”;农发行宁波分行发挥政策性银行优势,增加低利率、长期限的贷款……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推动模式创新,促进信贷资源供需顺畅对接。它们一方面联合国税、地税、金融办等部门,全面开展银税合作,另一方面针对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保证信贷资源精准投放。目前,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推出20余种银税专属信贷产品,发放银税合作贷款3.41亿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我市民生领域对信贷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聚焦民生安居工程,积极拓展特殊需求类产品和服务。特别是针对符合参保范围、有参保意愿但缴费困难的农村居民,各农合机构积极发放专项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信用贷款,并通过提高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和延长申请年龄等方式支持农民“土保转社保”。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有9个县(市)区全面推广“土保转社保”。银行机构累计发放相关贷款39.1亿元。此外,针对下山转移居民和进城生活农户的农户安家贷、新居民购建房贷款、安居贷等产品在支持农村居民进城购房、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动续贷”目前在我市很流行,小微企业贷款到期后,不需要重新办理贷款审批手续就能转贷。目前,辖区近半数银行机构开展借新还旧、年审制贷款等“自动续贷”创新业务,“自动续贷”余额突破98.8亿元。

  在慈溪、余姚、奉化、象山的一些村,农民贷款不要任何抵押品,只看信用好不好。我市力推的农民贷款无抵押模式走在全国前列,“道德银行”“整村授信”和“普惠快车”等信贷新模式纷纷亮相甬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经济日报等多家中央媒体进行了报道。目前586户农户通过“道德银行”模式累计获得信用贷款8133万元;“整村授信”方式已在部分县(市)区全面推广,授信户数达12.1万户;通过“普惠快车”已发放小额信用贷款95.83亿元。

  各农合机构与宁波市总工会合作,在全省首创“蓝领通”小额信用贷款,每年切块专项资金用于全市350万工会会员的创业资金扶持,目前已累计发放3.66亿元,帮助解决普通员工创业初期资金困难问题。“新宁波人”贷款有专属贷款品种,我市不少机构已通过信用量化、组建无抵押信用联合体等方式向“新宁波人”提供贷款和免费结算服务,解决他们贷款难、结算成本高的难题,目前“新宁波人”贷款已突破5亿元。

  直面问题

  普惠金融服务频被点“赞”

  当前区域金融运行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宁波银行业毫不退缩,而是坚持分类施策、有保有控,积极维护区域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保证普惠金融工作不松劲、不掉队。

  宁波银监局出台了《关于深化银行业困难企业帮扶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政府协调、银行自主、银行联动”三分类帮扶,综合运用搭桥转贷、平移代偿、损失共担、债股转换、外部收购、资产重组等方式提升困企帮扶效果。目前,“三分类”帮扶名单涵盖困难企业280户,涉及银行用信250.05亿元。宁波银监局将帮扶困难企业的重点放在设立债权人委员会上,推动616户企业的债权人委员会完成组建,涵盖表内外用信余额5956.17亿元。全市共有37家主要银行机构签署了《宁波银行业困难企业帮扶自律公约》《宁波银行业加强失信客户授信管理自律公约》和《宁波银行业规范经营自律公约》。  

  监管部门还大力推进“三信”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农户信息采集,为开展基础金融服务奠定基础。据统计,截至8月末,全市共评定信用镇(乡、街道)75个、信用村(社区)2240个、信用户92.68万户,为农户建立信用档案131.68万户,基本实现有意愿农户建档率全覆盖。

  通过坚持实践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普惠金融既促进了宁波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增量扩面,又实现了信贷投放量的持续增长。各家机构则通过投身普惠金融事业,提升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长远看,普惠金融工作将让金融机构和客户共享发展成果。”宁波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结合金融供给侧改革促理念革新,让实现商业利益和帮扶弱势群体的目标统一起来。

  延伸阅读

  近年来,宁波银行业金融机构勇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使全市普惠金融服务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截至8月末,全市已有18家银行机构建立了24个慈善公益专项基金,三年来累计对外捐赠近1亿元,针对扶贫累计提供资金1.16亿元。全市70%的银行机构组建了志愿者队伍,在绿色公益、养老慈孝、助学助教等方面开展慈善公益活动2780次。同时,针对本地自然灾害多发的情况,各银行机构纷纷开设“绿色通道”,做好专项授信帮扶、减免罚息、降息让利等救灾复产工作。近三年,宁波银行业累计捐赠救灾善款8608次,总金额3806万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