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0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干就干成一流 做就做成极致

宁波亮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路径图

  宁波均胜电子今年预计实现营收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严龙 摄)
  在吉利汽车杭州湾基地焊接车间内,机械手正在作业。(徐能 摄)
  宁波生物产业园区技术人员正在采集数据。(严龙 陈云松 摄)
  宁波博威集团熔炼车间生产场景。(严龙 摄)
  全国规模最大的工业设计园———和丰创意广场,是全国四大工业设计基地之一。

  撰文 易鹤 金晶 储昭节

  制图 郑勇

  中国制造,在2015年许下了一个跨越十年的承诺,全面开启制造强国的新征程。

  作为中国制造版图上重要的一极,宁波制造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征程中,实现了从小到大的第一次蝶变。

  如今要素成本上升,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宁波制造迎来“由大到强”二次蝶变的关键期。

  决意彻底告别过去低小散、告别传统落后的生产格局的宁波制造将如何实现创新跨越?在“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战略中该怎样扮好宁波角色?昨天,《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的宁波路径揭开面纱。

  ■昨天,全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动员大会上,30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涉及资金1700多亿元。这批产业项目实施主体大多是国内知名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签约项目涵盖了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以及“互联网+制造业”平台等领域,对我市智能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未来三年,我市重点将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石墨烯、专用装备、关键基础件、光学电子、集成电路和工业物联网等八大细分行业作为“3511”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千亿级细分行业,带动提升全市产业发展能级。

  

  ■未来三年,我市以组织实施八大重点转型升级工程为主要抓手,不断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实力和人才支撑能力,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大力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推进宁波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

  打造新型制造体系 培育八大细分行业

  未来三年(2017~2019年),我市将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石墨烯、专用装备、关键基础件、光学电子、集成电路和工业物联网等八大细分行业作为“3511”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着力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千亿级细分行业,带动提升全市产业发展能级。

  (一)稀土磁性材料

  重点领域:巩固烧结钕铁硼材料优势地位,突破低成本钕铁硼基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关键制备技术,重点发展高综合磁性能烧结钕铁硼磁体以及高性能粘接磁体、钐钴永磁材料、钐铁氮永磁材料、纳米结构磁性材料、软磁材料等新型稀土永磁材料。打造“磁性材料—磁体元件—特种电机—器械”产业链,加快稀土永磁材料及产品在塑机、汽车、纺织机械、电子电器、风力发电、医疗器械、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

  (二)高端金属合金材料

  重点领域: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用高性能金属材料及超高纯金属材料、铜基IC用溅射靶材、精密铜合金材、高硬度超耐磨强化铜合金、无铅环保铜合金、高性能耐蚀铜镍合金等新型铜合金材料。提升发展汽车、高速列车、航空航天用等高性能铝合金板材。培育发展高强韧、耐蚀新型钛合金及其型材、无氧钛、3D打印材料等钛合金材料以及块体非晶镁合金、智能降解镁合金材料。加快发展轴承钢、模具钢等特种金属合金材料。

  (三)石墨烯

  重点领域:强化石墨烯产业链构建,加大石墨烯原材料制备技术、工艺及装备的攻关研发,达到千吨级石墨烯微片(粉体)、百万平方米级石墨烯薄膜卷材的低成本规模生产。加快开发应用石墨烯的超级电容器、高分子复合材料、功能涂料、柔性电子器件、新一代显示器件、锂离子电池等产品,带动提升城市电车、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先进装备等终端产品和装备发展。

  (四)专用装备

  重点领域:重点突破系统集成、智能控制、远程监控和精密技术,大力发展高性能塑料成型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纺织印染装备、现代物流装备、智能工程机械、现代医疗器械装备、检测装配装备、文体创意装备,以及切削、焊接、冲压成形、铸造、清洁热处理与表面处理等自动化(智能化)专用生产设备;培育发展光伏及新能源装备、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现代农业装备以及石油石化、冶金、建材、造纸(印刷)、汽车零部件、轴承、磁性材料、电子元器件、成形与加工、包装等行业专用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等。

  (五)关键基础件

  重点领域:重点突破高寿命、高可靠性、高精度和智能化、集成化的设计制造技术,大力发展高速精密重载轴承、精密传动件、高压液压件、高频响气动元件、高可靠性密封件、高性能泵阀、高强度紧固件、特种电机、精密高效多功能模具、特种铸锻件、高密度高强度粉末冶金件等机械基础件,培育发展智能化阀岛、谐波减速器、高精度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伺服控制器、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零部件。

  (六)光学电子

  重点领域:重点突破特种镀膜技术、光学非球面技术、自动对焦/变焦技术、硫系玻璃材料开发应用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3D扫描成像技术、三维超精密振动测量技术、超高像素模组制程技术等核心光电技术。加快发展生命科学/工业检测显微镜、显微数码系统、生物过程仪器、通用分析仪器、精密称重仪器、智能光电非接触测量仪与传感器、手机摄像模组、光学影像系统产品、光学镜片/镜头等产品。

  (七)集成电路

  重点领域:重点发展基于SOI晶圆的射频开关、调制器芯片、高频滤波器通用芯片、高端电源管理芯片以及化合物半导体电源开关和放大器通用芯片。引进集成电路项目,加快推进特种工艺芯片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交通运输、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应用,重点打造“IC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成品检测”集成电路产业链。

  (八)工业物联网

  重点领域:围绕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应用的工业物联网建设,在国内率先建成并示范应用工业物联网。积极突破智能感知、RFID射频识别、传感以及通信感知、图像识别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位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气敏传感器等高端传感器,加快推进传感器在电力、石化、交通、水利等领域应用。加快发展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工业控制实时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和应用。积极培育大数据产业,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智能家电、车联网等领域的工业大数据应用服务。着力推动新一代通信线缆、通信接插件、网络安全等关键网络设备研发。

  构筑创新新体系 实施八大重点工程

  按照《“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的任务要求,未来三年,我市以创新发展为主体,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组织实施八大重点转型升级工程为主要抓手,不断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实力和人才支撑能力,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大力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推进宁波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迈进。

  一是制造业创新能力工程

  加快建设制造业行业创新中心、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联盟等一批新型创新研发机构,打造新材料科技城、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及国际创新合作园等一批高端产业创新平台,全面推进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在宁波实现转移转化,构建特色明显、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的开放协同创新体系。

  二是智能制造工程

  开展智能技术攻关及装备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装备及产品;全面推进智能制造模式培育,建设一批智能工程和数字化车间;强化智能制造基础支撑,加快系统集成商等培育。

  三是制造业+互联网工程

  在家电、汽车、模具等行业搭建一批制造云平台,推进“互联网+两创”、智能物流服务平台等建设;支持企业积极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加快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型生产模式,助推制造业企业由单纯的生产企业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型制造转变。

  四是工业强基工程

  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领域组织开展工程化、产业化突破,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针对可形成完善产业链的基础产品,通过支持本地采购等方式,加大产品的应用示范。充分依托企业和第三方服务机构,不断完善产业基础技术服务体系,打造制造业发展的坚实基础能力。

  五是质量品牌标准工程

  加强质量管理、质量监督与质量专项执法;围绕制造业品牌创建,推进“浙江制造”、消费品工业“三品”、区域(行业)品牌等创建,全面提升制造业知名度;增强标准创新能力,制定一批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不断完善质量品牌服务生态链,全面助推宁波制造业质量品牌标准提升。

  六是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程

  全面实施“三名”试点、高成长企业、小微企业等企业培育计划,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筛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建立单项冠军培育库,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示范)企业;继续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创新型高成长企业等计划,在制造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示范企业。

  七是绿色制造工程

  在重点工业园区、重点行业试点推行整体清洁生产模式,推动企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开展能源改造行动,推动能源结构低碳化;开展高耗能设备能效提升等专项行动,推动能源利用高效化;深入开展园区一批循环化改造重大项目,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八是制造业人才提升工程

  实施“3315”“泛3315计划”“领军拔尖人才培养工程”“港城工匠”等人才发展计划,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等。通过搭建产教融合人才开发平台、紧缺人才信息平台等技能人才发展平台,加速培养一批制造业所需专业人才。打造国际化制造创新人才高地。

  高端项目纷至沓来

  宁波智能经济喜迎新开局

  昨天,全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动员大会上,30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涉及资金1700多亿元。

  翻看签约目录不难发现,这批产业项目投资大、技术工艺先进、预期效益好,实施主体大多是国内知名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签约项目涵盖了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以及“互联网+制造业”平台等领域,对我市智能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除了产业项目外,对制造业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金融支持、创新平台支撑和高水平人才团队引进等项目也是此次签约的一大亮点。其中中信银行、广发银行、恒丰银行均对宁波制造业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三年内将新增贷款900亿元以上。

  其中,与市政府签约的项目8个,分别是:

  1、宁波市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的战略合作项目。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具有较强的经济信息采集、服务能力和渠道网络优势,双方将在经济信息服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监测评估、共建智能制造智库,以及海洋经济、品牌推广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

  2、中芯国际的宁波特种工艺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项目。中芯国际是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旗舰企业。该项目由中芯国际控股,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和宁波投资方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将在北仑区内整体规划布局,分期实施。该项目将在我市建成国内最大的模拟集成电路制造基地,将为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强劲动能。

  3、宁波市与海尔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和凤凰卫视集团的“中国制造2025(宁波)智能制造跨界融合创新中心建设项目”。阿里巴巴集团、海尔集团和凤凰卫视集团将利用各自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及品牌文化传播领域的优势,针对智能家电、智能可穿戴、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和产业化,通过跨界合作,促进以智能制造、大数据及新消费文化驱动的智能产品产业创新。

  4、宁波市与中信银行的产金战略合作项目。未来三年,中信银行将加大对宁波制造业的金融支持,累计授信投放600亿元,并筹备建立“中国(宁波)制造2025基金”母基金,母基金拟安排50亿元募资规模,支持符合宁波市“3511”产业规划的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及企业、重点细分行业建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5、宁波市与苏氏精密制造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精密制造战略合作项目。该项目将在奉化设立苏氏精密制造研究院,配备一台超级计算机等高端设备,主要对“SIIC技术体系”(苏氏集成精密成型技术体系,是以传统的失蜡熔模成型工艺为核心基础,结合现代精密铸造科学理念和现代装备与信息技术、在精密铸造全流程中探索了数百项“微创新”的成熟技术体系,将使高端装备的综合成本更低、综合性能更高,性价比更优)产品进行正向开发设计;并在奉化经济开发区滨海新区选址建设苏氏精密强基产业园,总用地面积约5000亩,总投资额300亿元,建成量产后总产值在600亿元以上。同时,打造苏氏精密出口基地,依托宁波港口优势,将出口产品放在宁波产业园生产出口,年出口不少于50亿美元。

  6、宁波市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同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项目,三方将合作建设智能工厂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成立智能工厂系统工程公司,联合培养各类智能制造人才,共同打造智能制造国际协同创新平台。

  7、宁波市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浙江省分公司合作项目。三方共同开展宁波工业物联网应用研究,积极推进宁波工业物联网应用研究院建设,并在宁波建设NB-IoT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专用网络,推进工业物联网核心器件和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引进、培育工业物联网研发和系统集成企业。该项目将助力我市智能硬件及相关产业发展。

  8、中兴·宁波智能新业港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通过引入高新技术、并购全球高端制造企业、整合国内外智能产业上下游企业和智能科技研发机构,重点培育和发展以中兴集团为主导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节能环保、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等智能产业集群,使其成为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的样板。

  均胜电子向全市企业发出倡议

  宁波制造:“弄潮儿向涛头立”

  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宁波智能经济的领头羊,主要致力于智能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智能制造等的研发和制造。在全球16个国家拥有45个研发及生产基地,2016年预计实现营收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昨天,全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动员大会上,宁波均胜电子董事长王剑峰作为企业代表宣读了关于加快智能经济发展、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倡议书,本报今天予以转发。

  

  全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动员大会隆重举行,这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值此之际,均胜电子作为甬企代表谨向全市广大企业发出以下倡议:

  第一,与时俱进,发挥主体作用。去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勾勒了振兴中国制造的蓝图,吹响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号角。一年之后,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花落宁波,作为宁波人、作为宁波制造企业,我们深感鼓舞和自豪。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发展是我们的追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国制造2025》的精神实质和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内容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积极顺应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趋势、新变化和新要求,以创新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争做《中国制造2025》的积极探索者。

  第二,坚守主业,勇攀行业高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感受到国人去国外抢购马桶盖的无奈,也感受到李克强总理对造出“中国好笔”的期盼。虽然我们企业间的规模、产品、市场不尽相同,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那就是通过创新发展,来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和引领市场需求。我们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加快新产品开发,不断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做精、做专、做优、做强,勇攀行业高峰,争创细分行业的单项冠军。

  第三,知行合一,实施务实行动。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争取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是我们的责任和目标,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具体的行动和落脚点。制造业是我市经济的基石、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我们要坚持创新发展,不断加大研发、技改和管理等投入力度,向创新要效益;要坚持开放合作,不断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优化国内国外资源配置,向开放要效益;要坚持人才培养,不断加大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人才优势,向人才要效益。

  各位企业家,习近平总书记说———“弄潮儿向涛头立”。宁波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大幕已经拉开,让我们携手起来,开拓创新,务实奋进,为中国制造、宁波制造作出更大努力!

  构筑保障新体系

  推进制造业系列改革

  近年来,宁波持续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资源配置和差别化产业政策相结合的各类体制机制创新尝试, 同时,注重发挥试点对全局改革的突破、示范和带动作用,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试点,走出了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

  下一步,我市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依据,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在“金融服务、财政资金、要素配置、企业环境”等领域推进改革,促进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形成与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任务实施相适应的政策配套体系。在金融改革方面,重点围绕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进金融创新试点建设三个领域,加强对企业的投融资扶持。

  在要素改革方面,将重点围绕创新土地供应方式,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制造业布局规划统筹机制,完善要素配置方式,提升要素利用效率。

  在财政改革方面,重点围绕统筹优化财政支持政策,财政资金运作方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优化财政对企业的扶持方式。

  在企业环境方面,重点围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制造业合作招商,促进企业减负增效,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政务资源开放共享,全面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根据工信部批复和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强调国家、省、市、县联动推进的要求,围绕着产业体系打造、重点工程推进和供给侧结构改革,我市还将在产业培育提升、产业创新与成果转化、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人才引进培养和金融、土地、财政资金扶持、政企协同等8个领域开展一批专项试点示范。

  目前经过专题调研,排摸上报,已提出了78个细化试点创新工作,其中市级部门统筹开展55个、各县(市)区专项实施23个。

  下一步,市级部门将制定试点示范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支持和指导各县(市)区开展专项试点工作;各县(市)区要制定专项试点示范任务工作方案,通过发挥主体作用、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政策扶持,聚焦各类资源推动试点示范取得成效,推动各专项试点工作在区域形成典型发展路径。各级财政将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试点示范的地区和机构给予倾斜性资金支持。力争通过3年努力,在制造业体制机制领域取得创新突破,打造形成若干个各有特色、竞争力强的制造强县(市)区,探索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示范模式,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有效推进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