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戏曲电影峰会四明湖畔“论剑”

  图为论坛现场。(周建平 摄)

  本报记者 汤丹文

  

  昨天,“甬聚·创变”中国戏曲电影宁波峰会在余姚四明湖畔举行。互联网时代的戏曲电影如何创新变化,面向观众,赢得市场,成了与会专家、学者“论剑”的话题。

  中国戏曲电影曾有过辉煌,在跌入谷底之后,这几年,创作上又渐入佳境。中国电影出版社第二编辑室主任类成云认为,对于民族戏曲艺术传承而言,把戏曲搬上银幕是件功德无量的事。2015年下半年,上海启动戏曲3D电影工程。去年,戏曲电影《霸王别姬》《龙凤呈祥》等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一些技术含量高的3D戏曲电影比如《霸王别姬》在国际上获了奖。

  “戏曲电影是培养年轻戏曲观众非常好的载体,戏曲要发展,除了培养演员,更需要培养观众。”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苏东花认为,如果把戏曲的经典段落拍成微电影,学生就会较容易接受戏曲这一艺术样式,可以使戏曲更好地进入校园。“向小学生讲授戏曲,给他说一部戏,时间长了他听不进去,15分钟就是小学生注意力的极限。我们把戏曲段落像梅派的《天女散花》拍成影片给小学生播放,他们就非常高兴;接着再教授戏曲概念,然后让他们身体力行地去学去演。”

  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教授张阿利认为,戏曲通过电影、电视以及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可以进行广泛的传播。他举例道,几十年前,华阴老腔是陕西戏曲中濒临失传的种类。这几年通过电影《活着》《白鹿原》的放映,使人们知晓了这一古老的戏曲品种。华阴老腔上了“春晚”,甚至歌手谭维维在东方卫视综艺秀上用摇滚演绎,这些都让华阴老腔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推广,也救活了一个剧种。这说明戏曲应该在多媒体时代运用不同的载体,取得自身的传承突破。从这一点说,戏曲电影前途无量。

  戏曲电影的拍摄既要保持戏曲的原汁原味,在继承发展上又要有所创新,这是与会专家一致的观点。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主任、教授厉震林认为,戏曲电影需要戏曲与影迷的共生共荣。一般来说,戏曲剧目不红,就不太可能去拍戏曲电影。所以,戏曲电影用时兴网络电影的说法,也是一种IP电影。戏曲电影要做的就是怎样把戏迷转换为戏曲电影的影迷。“戏曲电影也需要包装,也可以通过类似西方音乐剧元素与戏曲的嫁接,以适应工业化和都市社会的审美需求。”

  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博士候选人王晓鑫用导演郭宝昌拍摄京剧《春闺梦》为例,证明了创新在戏曲电影成功拍摄中的重要性。“《春闺梦》首次在京剧电影中运用了多媒体投影,这既突破了传统戏曲影片中的时空框架,又缓解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可以说是富有开创性的戏曲电影化解读方式。”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对戏曲电影的“未来”抛出了一连串的“问号”:戏曲电影的主题内容能不能向网络时代聚焦的热点转变;戏曲的唱腔主体能否进行现代化改造;戏曲电影的影像结构如何改变,快节奏的剪辑行不行……

  中国电影史从京剧《定军山》拍摄肇始,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也是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无疑昭示了戏曲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特殊地位。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戏曲电影是中国独有的类型影片,值得大力推广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