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能让“小圈子”禁而不绝

  宛诗平

  

  11日开始,十八届中央第十轮巡视反馈情况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向社会公布。当天公布了本轮巡视对天津、江西、河南、湖北等4个省市进行“回头看”的反馈情况。其中关于天津的主要问题中,特别提到了“圈子文化不绝,政治生态遭破坏”(10月11日新华社)。

  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巡视组对外公布的被巡视地方和单位的反馈情况中,“小圈子”问题屡被提及。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决杜绝党员干部搞“小圈子”作出过一系列重要指示,严肃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即便如此,一些地方邪气不散,“圈子文化”盛行,“小圈子”禁而不绝。个中原因,值得深思。

  其实,“小圈子”问题古已有之。翻看历史,唐朝的牛李党争、北宋的新旧党争、明末的东林党争等是前车之鉴。欧阳修更专门写过一篇《朋党论》,从尧舜禹汤到秦汉唐宋,对朋党的严重危害作了深刻分析,更指出许多朝代就是亡于朋党间的“小圈子”之争。

  时至今日,“小圈子”依然大行其道,这些围绕公权力搭建起来的“小圈子”,或以地域为纽带,或以高官为核心,虽然圈子的辐射范围有大有小、覆盖的人数有多有少,本质都是以“利益”为黏合剂的腐败“共荣圈”。一些党员干部在圈子之内,资源共享,互通声气,称兄道弟,讲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了好处,利益均沾,出了问题,互相包庇,匪气、霸气、江湖气十足,甚至有的干部竟惟权要人物之命是从,搞封建社会人身依附那一套,形成了可怕的“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与党的宗旨完全背离,违反党章党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是政治生态恶化的重要“污染源”,危害巨大。整治“圈子文化”和拉帮结派问题,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向党中央看齐的必然要求;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的现实需要;是净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迫切需要;是铲除腐败根源,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推向深入的重要举措;是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政治保证。

  “小圈子”危害不小,可要破“小圈子”绝非易事。去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山头”“圈子”现象,75.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以“山头”“圈子”为代表的庸俗思维普遍存在。从中央巡视组巡视“回头看”的情况看,官场“小圈子”等问题屡巡未改仍很突出。

  治理“小圈子”,清除“圈子文化”,需要正本清源、强化教育引导,从改变思想观念入手,增强党员干部自警、自省、自律的能力,自觉远离“小圈子”、不搞“小圈子”。但从根本上讲,必须织密制度笼子,科学配置权力,对领导干部进行全过程、常态化监督与管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比如,在选人用人环节,党组织要充分考察、严格把关,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防止机制失灵,发生任人唯亲、任人唯利的问题。  

  在组织管理中,对那些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抱大腿的,喜欢“当家长”,搞家臣、门客等封建依附那一套的,要及时提醒、警告、批评。一旦发生窝案、串案,要一查到底,彻底扫清那些见不得光的“小圈子”“小山头”“小团伙”。如此,枝枝蔓蔓的关系网和形形色色的“小圈子”才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市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